曾在病床上偏瘫了3个月的盛阿婆现在已能行走自如,爽朗的笑声一扫往日愁容。说起得病经历,阿婆不由滔滔不绝。
吃饭时突然不能夹菜
盛阿婆今年64岁,性情质朴、和善。七年前,当教师的盛阿婆从新疆退休回到上海。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失去老伴后,陪伴阿婆的只有外孙一人。外孙读小学三年级,日常生活全靠阿婆一人里外忙活。常年劳累的盛阿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平时会有些牙疼、痔疮等小毛小病,但她对此总是不放心上。去年6月7日晚上,盛阿婆和外孙在家吃饭。阿婆突然发现右手握碗时软弱无力,并开始发抖,到后来连菜也夹不起来。
平时常看些医学保健知识的盛阿婆不由心慌起来,马上向邻居求助。好心的邻居将阿婆连夜送去医院。检查时她已经出现头晕目眩、肢体无力、嘴巴歪斜、口齿不清等症状。经诊断,阿婆不幸患上中风,右半身瘫痪。
中风后度日如年
中风后的盛阿婆一个礼拜进出了三家医院,服用进口西药、打吊针,病情得到控制但并未好转。最后,在一位医生的建议下,阿婆回家进行康复治疗。当时那位医生表示,如果服用处方药三个月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盛阿婆就只能接受偏瘫的事实了。
回家调理期间,麻烦接踵而来。盛阿婆吃、喝、拉、撒极为不便,只得请来保姆照料。接送外孙也让邻居帮忙。多少个日夜,病痛折磨下的盛阿婆难以入眠,手腿神经抽着的时候,就像被人拼命拽着,疼痛不堪,还隐隐发冷;麻的时候,又像有数十只蚂蚁在爬动,更是难受。得病前,爱好文艺的盛阿婆曾是街道老年合唱团的成员,中风后连说简单用语都困难。那时盛阿婆思路很不清楚,说的话没有人听得懂。一次把“保姆拉我上来”支支吾吾说成了“朋友把我摔了一跤”。软弱无力的右手连碗都拿不住,左手抖抖索索要把饭送进嘴里,却不小心又散了一地。慢慢地,盛阿婆出现了忧郁、愤怒等消极情绪,动不动就哭闹,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在新疆工作的儿子回沪探望她的时候提出把她接去新疆照顾,但她回绝了,她坚信自己的病在医疗条件先进的上海可以治愈,生性坚强的盛阿婆只能咬着牙承受病痛和心理上的折磨。
三个月快到了,并未好转的盛阿姨不由慌乱起来,在朋友介绍下,她到私人中医就诊,昂贵的费用和粗制的手法让她两天后就打了退堂鼓。去年9月,在医生朋友的介绍下,盛阿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一家公立中医院。
中医让阿婆重生
从家到医院健康人走走不过六七分钟,盛阿婆却艰难地被朋友和邻居“架着”“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每一步都是钻心地痛。见到医生的盛阿婆愁眉苦脸,满是泪水的眼中流露着无奈。
医生根据盛阿婆的情况,利用中医辨证原理为她采用针灸疗法,疏通经脉,活血通络。在头针运动区,用针于患侧阳明穴位。再扎肩三针,曲池、足三里、丰隆等穴位。同时,配以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作为基础方,加益肾的中药,如补骨脂、肉苁蓉等。同时,医生为盛阿婆进行穴位按摩,再配合相关动作训练,盛阿婆一周上医院做三次针扎,病情渐渐有了好转。刚来时,盛阿姨失语且嘴角歪斜、右侧上下肢偏瘫。两周后,盛阿婆僵硬的身子开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一个月后,可以自己上医院看病。同时,她也慢慢能清楚地说话了。时令寒冬,医生针对老年人肢体容易冰冷的特点,为盛阿婆进行手法按摩,为她放松经脉。并嘱咐阿婆回家注意房间采暖,尽量保持室温15度以上,每天坚持用热水敷手、脚,活动关节。
坚持治疗的成效让盛阿婆看到了希望,也振奋了她原本消沉的意志,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买菜、烧饭、接送孙子,盛阿姨慢慢恢复了以前的生活,走路不用人搀扶,而且行动自如。元旦前她去老朋友家串门,五楼的楼梯还自己上下。她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现在,盛阿婆最大的心愿是病愈后回到新疆看看,和儿子一起住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治疗中风要身心同治
医学医生表示,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医生和病人的沟通,医生不仅要认真耐心地指导患者做训练,更要进行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发自内心地关心帮助患者,让患者树立信心和恒心。
而对于病人来说,不但要找对治疗的方法,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豁达的态度,始终保持乐观愉快的生活。
平时除了多注意饮食和日常的自我保健,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之外,还要按时检查身体,有问题应及早医治。
中风病人小贴士
1、晚餐清淡,少量。多食蔬菜、少食油腻,切忌饮酒。
2、加强功能训练,从做一些简单站立、平衡训练和抬头、抬肩运动开始,逐步进入到走路、大幅度手臂运动训练。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盲目求快。
3、治疗要坚持,循序渐进,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生活充满信心。
4、病人家属要理解关心病人,了解康复规律,给予支持和配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