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中医 >> 针灸治疗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随意乱用按摩器惹麻烦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一天上午,朋友老方在老伴的搀扶下走进诊室,我上前询问病情。老方指着自己的左腿说,昨晚睡觉时好好的,今早起床时却不听使唤,走路也抬不起来。难道是要中风了吗?我听后为他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有脑血管病方面的迹象,便进一步问其原因。方嫂说,儿子看他经常腰腿痛,便为他买回了一张按摩椅,说按按就好了。老方照着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躺在按摩椅上面又揉又按,加上震荡,他说觉得挺美。20分钟按完了,不过瘾,再来一次。按摩后便上床睡觉,谁知早晨起来便走不动路了。

 
 

  方嫂一席话提醒了我,让老方去照了张X光腰椎正侧位片。我看了片子后对他说,你患有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因使用按摩椅按摩过度,时间过长,局部因受较强刺激而引起急性炎症,压迫了坐骨神经,下肢怎能不出现麻痹呢?以后可不要随便乱按摩了。

  刚送走老方,又来了一位女士,她对我说,因常玩电脑致使颈部僵痛,转动不灵,便用按摩棒接连按摩几次后,疼痛未见减轻,却感到颈部和肩膀不适,右手发麻,吃饭连个碗都端不动。经检查后,发现她颈椎小关节错位了。告诉她,是你在使用按摩棒时,用的按摩力度过大,颈肩部肌肉受强刺激后发生痉挛而导致关节错位,臂丛神经受到压迫而出现上肢麻痹。

  像这样的病例,我在门诊中时常遇到。作为一个医生,我想提醒广大消费者,市场出售的诸如按摩椅、按摩棒、按摩锤、摇摆器等多种类型的电子按摩器材是保健用品,不能当作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工具,千万不要听信广告中鼓吹的什么按摩器“老少咸宜”,“能按百病”、“让女士变得健美”、对“各种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杂症”都可治好等种种奇功妙用。应该这样说,科学使用按摩器对人体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可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放松,有利消除疲劳,从而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电子按摩器是以高频机械振动或者滚动,对人体进行刺激性按摩,因此,使用按摩器须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选用按摩器。电动机式按摩器由于振动频率较高,振动强度较弱而比较适宜于保健按摩及中老年人使用。而电磁式按摩器由于振动频率慢,振动强度较高,而比较适宜于运动按摩及中青年人使用。

  2.使用按摩器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按摩器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先试10—15分钟。如果在第一次使用后,身体没有出现什么不适,那么可以适当地延长按摩时间,但每次使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

  3.身体瘦弱者不宜使用按摩器。由于瘦弱的人皮下脂肪较薄,若是直接按摩关节部位,容易刺激骨膜,引起损伤或无菌性炎症。

  4.不要期望按摩器治病。如果你的身体某个关节或者肌腱部位因跌打损伤,局部发炎,红肿热痛,若使用按摩器,可使炎症加剧,神经根出现水肿,严重的还会引发骨膜炎。如果患有脊椎疾病,使用按摩器不当,极易导致软组织发生炎症或脊椎小关节错位等,使本来不太重的病情变得复杂化。如果是由颈椎关节错位或颈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上臂肌肉酸痛,无论用按摩器对颈肩部位怎么按摩,不仅无法消除疼痛不适,还会加重病痛。对早期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患有肿瘤、血液病患者不宜用电子按摩器。此外,在空腹、饱食、醉酒和剧烈运动后不要使用电子按摩器。

日期: 2006 - 04 - 17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