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999120.net
我选择跳槽合适吗?
出场医生:赵宇明 职场网高级咨询师
读者王先生来信表示:我在目前的公司干了5年了,上个月我以前的上司突然辞职去了一家公司做老总了。他走时明确表示,希望我能考虑跟他过去。可现在公司新上任的上司也语重心长地希望大家能保持目前的工作状态,在稳定的前提下,给公司创造好的效益。这让我很矛盾,一是,辞职的上司一直很器重我,我不和他去,似乎对不起他。但另外,我从来北京就在目前的公司工作,和同事处得很融洽,而且这个工作我也很喜欢,收入相当不错。所以自己觉得两边都很难拒绝,我不知道自己一味地追随以前上司,选择现在跳槽合适吗?
医生:跳槽的最大困难在于我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跟随上司跳槽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可以把未知量化,让它变得可以掌握和控制,往往我们就知道该如何行动了。
第一,你为什么跳槽?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讲,上司不是决定你去留的必然因素。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将跳槽作为优化职业生涯的一种策略,将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转换往往取决于公司实力的强弱,个人的发展空间等等环境因素。举例来说,我们去应聘,最先选的是职业,其次是行业,第三是企业,通常不会因为上司的因素而左右我们的决定。
第二,你想不想跳槽?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原则:持续型原则、经济型原则和平衡原则,要想清楚自己最期望符合哪个原则。这么多年做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的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不一样,这里存在着严重的个体差异。简言之,为什么跳槽,解决的是该不该的问题;想不想跳槽,解决的是你如何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问题。在职业发展中,该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事情。在一个企业效力5年,没有换过工作,应该更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岗位,这时候跳槽与否,平台成为了作决定的关键因素。
第三,你将如何跳槽?
假设前两项的分析都成立,就变成了:“我该如何跳槽?”的执行层面的问题了。朋友介绍、自己应聘相比较,朋友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在同等能力的前提下,肯定比没有要好。你追随上司跳槽,相当于多了一个敲门砖,何乐而不为。但是,你出现这样的困扰,往往是因为新的公司不如现在公司的实力,如果真是这样,不建议跳槽。
上司是个“长舌妇”,我该怎么办?
读者袁先生来信表示:我们的项目经理是个非常多事的女人,每次做一个项目时,她都给客户暗示她是头儿,只有她说了才算,弄得我们项目组的其他成员根本无法做谈项目。因为客户当然希望和手里直接有权的人打交道。
而且,每次她要到我们部门经理那里告我们的状,不是说我们的业务水平差,就是说我们交际能力弱。她还说我们的项目组都多亏有了她,说我们的项目基本都是她努力的结果。其实,我们的一些项目文案策划、找新的目标顾客,多一半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认为这样的上司根本没有水平,我觉得自己应该找公司总经理谈谈,最起码把事实讲出来,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算越级汇报吗?
医生:无论你的汇报是否属于越级,你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那么就要问:你想冒风险、通过“让总经理知道事实”来达到什么目的?
首先,让总经理认识到他用错了人?开除或解职“长舌妇”?给你们个公平。现实吗?组织任用管理者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用她的长处、也可能是用她的忠诚,还有可能是利益交换或权力平衡等等诸多原因,总之不是你这样的基层员工能够搞清楚的。不了解内情,直接激化矛盾并把自己放到一个矛盾中心,结果就是让老板在你或者“长舌妇”之间做取舍,极其不明智,后果很严重。
其次,如果你想善意地帮助“长舌妇”改正错误,那就应该采取直接面对她的做法,只是你要判断一下可行性了。
最后,告诉你一个职场秘诀:没有傻老板。老板、高层管理者除了对战略的把握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面向组织的管理,说白了就是管人。一个管理人员的水平如何、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多大的团队支持,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担当,不可能心中无数。况且,站在组织高度,他们去判断一个问题时有很多的信息来源,绝不会仅凭某个人的一面之词。真的气不过,就采取迂回一些的做法,通过其他信息来源反映情况,关键是保护好自己。如果老板真的没数,很糊涂,那么建议你尽早离开,也不用汇报了。因为高层不称职,企业没前途。
我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读者马小姐来信表示:我刚参加完高考,分数够国家大专录取线,因为担心将来的就业,我本来打算参加复读。但父母认为我是女孩,希望我能上大专,尽早毕业有个工作就好。可按照我的分数,可以选择的专业和学校都很有限,而且所有专业我都不喜欢。有经验的人建议我,学会计之类的,说将来升本科或是考会计证书都容易,可我觉得现在满大街都是学会计的,我身边有很多人,学完会计找不到工作的不在少数。在十字路口的我,很着急也很无助,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请医生给一些建议。
医生:你的父母认为上学毕业就能有个工作的想法是天真的。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失业压力随时在你身边。按照现在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80%来看,如何成为80%而不是挣扎在20%中,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况且,实际情况更严峻。
较为保险的目标,是力求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达到平均水平或略好于平均水平。心理学、教育研究和职场实践都证明,人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情才会更投入、更持久,更能面对压力和挫折,更容易出成绩、获得“比较优势”,这也是在职业规划中强调兴趣在职业方向上的重要作用的原因。另外,大学和大专在毕业时,就业机会、职业起点、发展空间的差距很大。因此,要尽可能选择与你的兴趣相匹配专业,在此前提下,综合上述因素来决策是否复读。
关于是否选择会计专业的问题,取决于你的兴趣。从就业角度来看,会计供求关系相对平稳,不属于热门或冷门,是否顺利就业也与你的竞争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