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进入宇宙空间第一人”
靳羽西的名字和形象已深入国人心中,她有一连串的美誉:“荧屏大使”、“当代马可·波罗”、“美的传教士”、“民间大使”,而她最喜欢别人叫她“羽西”。
羽西的名字是她的画家父亲靳永年起的。父亲常说:“你要做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而不是第二个。没有人记得住第二个人的名字。”这条家训深深融入了羽西的性格,她要做与众不同的“第一个”。由她主持制作的《看东方》系列节目是第一个向美国观众介绍亚洲社会、文化、风土的节目;《世界各地》则第一次以专栏形式向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观众打开了认识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她认为自己的羽西系列化妆品也是第一个为亚洲女性专门设计的化妆品。
羽西说:“我的兴趣很广,不喜欢同样的工作,我想尝试以前没做过的事,我很想学习。”正是这种永不停步的生活态度,让羽西始终保持着诱人的活力,叫人常看常新。
她总是把握着出人意外的主动权。1996年,羽西公司与世界知名化妆品公司Coty联手,为“羽西”这个方块字品牌添上了飞翔的翅膀。现在,除了不断推出更新、更多品种的香水、化妆品外,她还以《亚洲名媛》的书向西方人展示真正的东方女性美。她认为有好多外国人感觉不到亚洲人的漂亮,西方人挑选出的东方美女常常缺乏真正的东方美的内涵。羽西得意地说:“编这样的书,我也是第一个吧。”
羽西受我国政府邀请还将携她的羽西制片公司拍摄一部专题片《怎样在中国投资》。受几位西方商人的启发,羽西还想把中国宜兴茶壶、中国茶艺和中国首饰介绍给西方人。她说:“中国传统艺术很了不起,而外国人不会欣赏或者欣赏不到,我就愿意做一些介绍工作。”
回顾自己十多年的历程,羽西总结说:“我的道路越走越宽,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问起她成功的诀窍时,羽西忽然收敛起笑容,若有所思地吐出两个字:“苦干。”
羽西说:“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目标,一旦灰心丧气你就不会成功。”羽西对自己认准的事业有着不息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她的外貌打扮、所言所思所为都是响当当独一无二的“羽西式”。
羽西曾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讲过:“中国对于我的意义就是根,年纪越大越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羽西的事业都是围绕中西方文化交流展开的,在心中有浓浓的化解不开的中国情结。”靳羽西挑选亚洲美女的标准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貌漂亮。她特别推崇75岁的中国电影艺术家秦怡,她说:“秦怡有一种人格美,从她身上可以学到怎样做一个内在美的女人,正是内在美才使很多人获得成功的。”

靳羽西简介
靳羽西祖籍广东,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靳永年是中国著名“岭南派”画家。
1973年到美国定居,由于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靳羽西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和美国国会在内的各组织机构颁给的二十余个奖项。其中除了“终生成就奖”、“杰出妇女奖”之外,还有“特别成就奖”、“友好大使奖”、“突出人才奖”、“国际媒介交流奖”等等。
在美国,她因自己制作并主持的《看东方》电视节目引起轰动而获得“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等一顶顶桂冠。她使美国人改变了不少对中国的奇怪看法,试着用一种理解的眼光欣赏东方。自傲的美国人钦佩地称她为“当代的马可·波罗”。而在中国,由她亲自制作并主持的《看世界》(播出时改为《世界各地》)电视节目则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直到今天,人们都还清晰记得她的屏幕形象--永远不变的“童花头”,神采飞扬的笑脸,还有那口香港味很浓的普通话:“你好,我是靳羽西!”
是的,她就是靳羽西,一位美籍华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一个善于把自己的幻想和奇妙的梦境编织成现实,并以此征服世界的人。
靳羽西祖籍广东,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父亲靳永年是中国著名“岭南派”画家。她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三个妹妹。因为生在广西,所以父亲为她取名羽西。优良的家教,培养了她健全的人格,父母从小培养她建立自信心,鼓励她做最好的。她想学钢琴、学芭蕾,父母就为她请来最好的钢琴老师、最好的芭蕾老师;而当她对法语课的兴趣忽热忽冷时,父母也放任她自由发展。
靳羽西青少年时代在香港居住,十六岁到美国,先后在夏威夷和杨伯翰大学深造,在音乐艺术系专修钢琴。大学时在美国大学生选美中夺得“中国水仙花公主”桂冠。大学毕业时拿到两个学位:音乐和政治。大学毕业后,曾在香港的酒店做过公关。1973年到美国定居,与妹妹羽屏一起创建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亚洲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在一家华语电视台业余帮忙。
经商期间,她跑过很多地方,发现美国人对东方,尤其对古老的中国很不了解,甚至有许多误解。她常常与他们争辩,说得口干舌燥,对方还是不理解。由此,她萌发了创办《看东方》系列电视节目的想法。对于她的“古怪”念头,她的亲友们几乎没有不反对的,其中甚至包括了她最亲爱的妈妈。看着她累死累活的样子,大家都说她自讨苦吃,不懂得生活。靳羽西却认为要创大业,就要下决心作出大的牺牲。
《看东方》系列电视节目每次60分钟,主要介绍东方人文社会、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生动活泼。但由于开始时企业界对她能否成功没有把握,她既拿不到广告,也得不到赞助。她用尽了多年的积蓄,几乎山穷水尽。靳羽西是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个实干家,她信奉“我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干!”她事无巨细样样亲自过问,每天呕心沥血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硬是挺了过来。《看东方》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娱乐界掀起了狂涛,竟然通过1200个电视频道连续播放达五年之久。《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很少有人能够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融为一体,而靳羽西小姐却凭着她的智慧和风度做到了”。著名评论员迈克·华莱士说,靳羽西的《看东方》系列片“给有线电视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荣誉”。
与《看东方》一样,104集的《看世界》也凝聚了靳羽西的心血。这套电视节目第一次向中国观众打开了认识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她也以自己独特的电视主持风格,影响了一代中国电视主持人。
为了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靳羽西还跑遍中国大部分地区拍摄电视片。她1988年制作的《改革的中国》专辑,向美国观众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引起美国社会的极大关注。而她最为得意的作品,还是她在美国成功地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阅兵游行的实况转播,这是中美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合作。
由于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靳羽西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和美国国会在内的各组织机构颁给的二十余个奖项。其中除了“终生成就奖”、“杰出妇女奖”之外,还有“特别成就奖”、“友好大使奖”、“突出人才奖”、“国际媒介交流奖”等等。她1989年拍摄的《中国--墙与桥》还获得美国电视界的最高荣誉“艾米奖”。美国麻省省立大学也授予她人类学名誉博士学位。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