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职场 >> 职场女性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办公族如何面对疲劳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个案一: 
  刚过“而立”之年的某出版社美术编辑郭先生,虽说工作、生活都还算过得去,但地位、收入都较平平。他不甘心,四处活动,做了好几个兼职,集艺术学校美术教师、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美展中心顾问等于一身,一个星期几头跑,名声大了,腰包鼓了。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身体向他抗议了,他用一个字来概括:累!每晚回到家里,觉得骨头都要散架了,一上床那些莫名其妙的梦便来烦他。 
  

  个案二: 
  林女士已近40岁,典型的办公族,最怕夜晚来临。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成了没有睡眠的人,几乎用尽了除药物以外的所有土法洋方,也未能解决失眠问题。不仅如此,食欲下降、神经衰弱、性欲减退等症状也相继赶来凑热闹,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

     那么,郭先生与林女士到底怎么了?原来他们得了一种时髦病,究其“元凶”乃是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劳累,被欧美医学医生命名为“过劳伤害”。这种"过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体力上的,或是两者的结合,正在成为新世纪的灾难,其中一些人甚至因之而死亡,谓之“过劳死”。其实,类似的病例并不罕见。国内一份涉及1179人的调查资料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的现象,62%的人经常喊腰背酸痛,57%的人诉说记忆力明显减退,48%的人脾气因焦虑而变得暴躁。另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过劳而引起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到10%-20%,在办公族中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人员、演艺人员等。

     人类为何会与“过劳伤害”或“过劳死”结缘呢?科学家归咎于以下诸方面因素: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社会竞争的加剧;三是人们错误地认为不加班或休假是工作态度不积极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工资待遇与晋升,因而不得不以健康为代价拼命工作。日本综合心理教育研究所佐藤宏博士的分析非常中肯:“信息技术革命是向未知的挑战,它伴随着不安、焦虑急躁和过度的精神紧张,其结果是工薪族在这种压力下身心疲惫,精力受到极大的消耗,如果这种压力持续下去,会使忧郁症加重,甚至导致自杀。”特别是那些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或者事业心特强被称为“工作狂”的人,以及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很健康的人,更容易成为上述因素所导演的“过劳死”悲剧中的“主角”。

     由此看来,“过劳伤害”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达摩克利斯剑”,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医生告诉你应该采取的若干对策:

     招式一:按生物钟规律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人体内的生物钟约有100多种,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并规范着人的活动,如睡眠与觉醒、记忆与思维的涨落、体力与精力的兴衰等。一个人只有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例如,晚上10点准时上床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进早餐;9-11点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是你工作或学习的大好时机;12点进午餐;而下午1-3点体温下降,荷尔蒙水平趋弱,人需要放松,最好午睡半小时;3-5点乃是继上午9-11点之后的又一个精力与体力的高峰期;6点左右进晚餐;7-9点的记忆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个学习或工作的黄金时间段;而10点又到该入睡的时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总之,你务必要记住科学家的名言:顺生物钟者昌。

     招式二:强化三餐营养

     足量且平衡的营养是办公族保持旺盛精力抵抗疲劳的又一“秘密武器”。人体对养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元素五大类。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化,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如20-30 岁期间增加铁、镁等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C的摄入量;30-40 岁期间增加叶酸与钙的摄入量;40岁以上除继续增加钙、镁以及维生素的摄入外,尚应注意补足硒、硼等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硒的药物制剂,或者精氨酸、鸟氨酸等氨基酸制品。但铁元素例外,应当适度限制摄入,以免铁质过多危害血管与心脏。至于具体食品,美国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在与“过劳伤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你不要忘记中医药这支颇有战斗力的“友军”,它们可在相当程度上帮你一把。中医药既可单独“作战”(纯中药制剂),也能充当“配角”(食疗),任你“调遣”(选择适合你的形式)。

     抗疲劳散人参90克,刺五加150克,五味子140克,茶叶180克。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2次,每次5克。宜于任何一种过劳。

     黄芪鸡黄芪30克,陈皮15克,肉桂12克,公鸡1只。中药用纱布包好,与公鸡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炖熟,食盐调味,吃肉喝汤。

     补中益气粥人参3克,当归12克,黄芪20克,陈皮、白术、苡仁各15克,粳米100克。中药加水小火煎熬过滤,取汁液,反复共3次,再加入粳米煮熟为粥食之。

     以上2款宜于躯体过劳、体力下降者调养。

     甘麦大枣粥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中药水煎过滤,取汁液,反复3次,加入粳米100克煮粥食之。

     逍遥粥当归15克,熟地20克,柴胡、苡仁各10克,茯苓、白术、芍药各12克,粳米100克。按上法煮粥食之。

     以上2款宜于精神过劳者调养。

     虫草鸭冬虫夏草10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入鸭肚中,加水炖熟,调味食之。

     八珍鸡人参3克,灵芝5克,当归12克,陈皮、白术、甘草各10克,公鸡1只。将人参、灵芝塞入鸡腹内,其余中药用纱布包好,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炖熟,食盐调味食之。

     以上2款宜于身心皆疲且反复感冒者调养。

     招式四:主动寻求快乐

     过劳不仅是体力不济的表现,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过劳就是如此。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为此所奉献的“锦囊”是多笑。他认为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17次,女子应笑13-16 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而坦诚。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相声、小品、富有喜剧色彩的影视节目,主动求乐。

     招式五:坚持合理运动

     运动医学医生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招式六:学会主动休息

     列宁有一句名言: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休息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现代人拒“过劳伤害”于体外的“灵丹妙药”。

     什么叫“会休息”呢?现代科学赋予的含义是主动休息,即在身体尚未出现疲惫感时就休息。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动休息法有着质的进步。科学实验证明,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产生的“疲劳素”就愈快、愈多,消除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效果差的奥妙所在。主动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素"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日期: 2006 - 04 - 19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