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6年4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20个城市的2553名18岁~60岁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78%。
“宜居”包括公众对于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评价 。那目前的城市宜居水平如何?由零点集团编制发布的《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指出:2006年市民给中国城市的总体宜居水平打了61.4分,比2005年略有降低;市民对个体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满意度都比较低,其中社区空间满意度最低。
社区管理与配套影响宜居感受
中国城市的整体宜居水平偏低。在评价城市宜居性的三个一级指标中,社区空间得分最低,只有53.8分。居住空间得分也是刚刚及格,相对地,公共空间得分最高,但也仅达到65.3分。
社区空间满意度低主要表现为:社区管理水平低,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和业委会服务的满意度都低;配套设施不齐,社区中的配套设施,例如社区医疗、社区体育设施和停车服务与及格水平均存在较大差距。
公众最满意城市规划
在公共空间的各项指标上,城市规划的满意度“异军突起”,成为公众最满意的方面(70.8分)。但美中不足的是,城市交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搭乘公共汽车上班,单程平均需要40分钟。城市规划的完善呼唤畅通指数的增长。
2006年,公众对城市生态多项指标的满意度较2005年略有增长,但是整体满意度仍然较低,仅有65.3分。噪音、眩光、污浊空气、污水、固体垃圾是公众对城市生态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市民对噪音的满意度较2005年降低了近15个百分点,成为市民今年对生态环境抱怨的焦点。
另外,大城市的“小”毛病影响城市宜居性。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各种不文明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其中“乱贴小广告”现象的发生率在本次调查所列举的7项不文明现象中位列第一。
六成认为就业机会越多越宜居
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机会对城市宜居性影响较大,有六成的市民赞同:“良好的就业机会意味着宜居”。
但是目前城市就业状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找工作难易程度”的满意度只有53.2分。
在宜居城市评价中,零点发现外地人对自己所住城市的整体感受优于本地人:外地人的评价分值为64.2分,本地人则为61.2分。
具体考察评价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可以发现外地居民对各项指标的评价都略高于本地居民。其中两地居民对“社区管理”看法差异最大。本次调查的“社区管理”涵盖了两个方面:“业主委员会的管理水平”和“物业管理满意度”。本地人对这两方面均感失望,因此“社区管理”的评价得分仅为48.3分;外地人虽然得分也不高(54.6分),但评价仍高于本地人。此外,外地人(63.4分)对居住面积的评价也略高于本地人(59.7分)。
宜资城市并非都宜居
研究显示,宜居城市和宜资城市结构性错置是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北京位列宜资城市榜首,在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却排在倒数第二;与此相反,宁波虽然位列宜居排行榜的榜首,在宜资排行榜中却位列倒数第三。
零点对100名房地产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房地产商瞄准的“宜资”城市,主要表现为有较好的市场环境,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环境。
事实上,宜资意味着城市营造的对应于有投资能力群体的条件,而这样的群体在整个城市居民群体中的比重还十分有限,而宜居则是一个对更广泛的居民群体适用的概念。但宜居与宜资概念也有关联的地方:开发商和投资者在其进行房地产投资的时候也越来越考虑和采纳居住者的宜居意见,而居民在选择住房的时候,即使纯属自己居住,也更多考虑住房和社区的升值机会及投资价值。
另一个影响到房市水平的因素是异地房地产投资者群体的影响。零点调查显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杭州、青岛、厦门这样的城市已日益成为异地投资者热买的房地产集中地,这些投资者看中这些城市当前房地产的升值空间,且多集中于中高端、休闲及顶级房产,在一定程度上恰可进一步拉大房市指数与宜居指数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