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迈进大学校园时,张娜高兴得哭了:靠自学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有机会在大学追逐梦想更是难得。
即将毕业四处求职时,张娜心酸得哭了:先后应聘了45个职位,却45次遭拒,尽管有些是委婉地拒绝。
张娜,今年就要毕业的残疾大学生,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身高1.29米的她,走在求职路上,显得无奈而落寞。
第45次遭拒
2006年上半年,在同学们看来,张娜黯然神伤:娃娃脸上永远挂着一副眼镜,时常坐在校园的一角,经常手托下巴,愁容在她的脸上日益蔓延。
5月19日早上,屡受打击的张娜勉强振作起精神,早早起床,锁好代步电动三轮车,在同学的帮助下,坐上了校门口的公交车,她要独身到郑州去找工作。
这一天是全国助残日,郑州要举办全省残疾大中专学生招聘会。虽然这半年来她为找工作已经跑了许多单位,但都没出洛阳市,这次她铁心来郑州碰碰运气。
招聘会现场,人流拥挤超出了她的想象,她挪着瘦弱的双腿,蹒跚在招聘单位之间……到一个招聘超市广播员的摊位前,张娜站住了。“广播员只需要能说就行了,希望不再错过。”张娜祈祷,她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此前,她已走过10个招聘摊位了。
招聘者俯下身看着她,眼神里虽有同情,仍委婉地说:“我们的确在面向残疾人招聘,但你的残疾情况不符合超市规定的残疾标准,很遗憾,无法聘用你。”
张娜彻底泄气了,再应聘下去也是白搭,她有点后悔这次辛苦地来郑州。
“超市播音员的职位是我找工作以来的第45次求职,不管过程怎样,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没有一个成功。”5月27日,坐在校园里的树荫下,张娜折下一根塔松的枝丫,在地上画出了“45”这个数字。
画出最后一笔,枝丫在她手里断了。
自学圆了大学梦
张娜今年23岁,身高只有1.29米,看起来像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童凉鞋,右脚向里勾着,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1983年,张娜出生在安阳一个工人家庭,呱呱落地时她的后脑勺特别软,经大夫诊断,是脑积水。
等长到几个月大时,妈妈把怀里的她轻轻地摇了几下,她的腿骨就折断了。医院检查后说是先天性骨质疏松症,极难治愈,就对家长说:“这孩子命苦,身上有两种难症,活不长,赶快扔掉。”
她的家长没舍得扔掉她,让医院治疗,后脑居然变硬了,双腿经过十几次的断骨治疗,也慢慢好了起来。
16岁时,她终于学会了走路。然而,骨质疏松症还是严重影响了她的身体发育,让她只有1.29米高。她的一条腿,也由于部分肌肉萎缩,走路不稳,留下终身残疾。
但是,病魔的折磨没有挡住张娜对知识的渴求。在未接受高中系统教育的情况下,她依靠自学,考入河南科技大学,主修英语。入学那天,她高兴得哭了。
求职总遭遇噩运
可是现在,就业却成了她迈不过去的坎儿。
4月的一天,张娜在报纸上看到一房地产公司在招人,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懂电脑,会英语,就按照电话打了过去,但她多了一个心眼,没有说身体情况。
“以前我给招聘单位打电话咨询时,都说了身体情况,对方一听,都会有一个‘但是’出现,使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张娜靠着这个办法,果然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
乘坐电梯,到了面试办公室,她敲门道:“您好!这里招人吗?”一个领导模样的男子对一个女子使了个眼色,女子随口接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们招满了。”
那天下着小雨,走出办公室时,张娜说她什么感觉都没有,没有伤心,也没有悲哀。踏进电梯,她站在里面任由上上下下。十几分钟后,她的思维复活了,开始感到难受和愤慨:一定要去问个明白。
敲门,问好。“我打电话你们还说有职位,怎么来了就说没有了?到底是招满了还是看到我的身体不想要了?”张娜说,“我是个本科生,是有文化的,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先前的那个女子赶紧接话说:“真的很抱歉,因为招聘广告登几天了,来的人很多,你的电话刚放下,领导就打电话说人已招满,不要了。”
在楼道上,张娜的心仍无法平静,憋屈得慌,觉得这里的人侮辱了自己。为什么偏偏要用骗小孩的谎言来搪塞自己?
较真的张娜第三次走进办公室,来到那个领导模样的男人跟前,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看你的年龄,应该当父亲了,如果我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说完,长长出了口气,扭头走了,再也没有回头看。
屈辱随时会降临
找工作,除了遭受招聘单位的冷遇,还有招聘者的“看稀奇”心态,这更让张娜伤心。
4月底,位于洛阳唐宫大厦的一个网络公司打出广告,招话务员。在校广播站工作过的
张娜觉得这个职位应该能够胜任。
费了好大劲,张娜找到了地址。接待者是名女性,自己还没有开口说话,接待者就说:“呀,不好意思!刚招满了。”
谎言,又是一个掩耳盗铃的谎言!
张娜冷冷地说:“我刚才还看到有人来呢,怎么说满就满了?”不想揭穿再多,张娜转身要走。刚跨出屋门,接待者就把里屋所有的文员都喊了出来,站在楼道上叽叽咕咕说:“你们看你们看……”
张娜感到了身后的动静,就转过身,直愣愣盯着她们,笑着说:“你们看什么呢?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兴?”这些人一个个逃也似的回到办公室了。
提起这样的招聘者,张娜身体动作剧烈,气得差点从坐着的石凳上摔下来。“我不就是身体有点残疾吗?比大脑比智慧,我绝对不比她们差。”
“我的性格开朗,求职中遭遇的一切还都能接受,可我的背后还有一个群体啊!每当我在校园看到其他残疾学生艰难走向教室时,心里就会很难受,到时候他们可怎么办?是否能承受住打击呢?”说到这里,张娜突然沉默了,眼里一片迷茫。
不幸不唯她一个
国家给残疾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就业却击碎了天之骄子对未来的梦想。
据悉,2006年河南残疾大中专毕业生有400余人。涉及计算机、财会、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古建筑绘画、中医按摩等十几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赵智龙也是位残疾人,张娜的遭遇让他情绪低落:“张娜如此优秀都不被社会接纳,我毕业时也不会比她好到哪里。”
由于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从小学到大学,赵智龙都生活在阴影之中,很多课外活动无法参加,只能做一个默默的观众,性格有点孤僻。
“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在农村,以后找工作家里人根本帮不上忙,现在连健康人就业形势都这么严峻,我都不敢奢望一年后毕业时能找到称心的工作。”说完这些话,赵智龙拄着拐杖,忙着上课,离去了。
对张娜的遭遇,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根成深表忧虑:“残疾人求学非常艰辛,都想靠自己的努力谋一个饭碗,不成为社会的累赘,可现在的社会正常人求职都非常困难,何况残疾人?就业的残酷浇灭了残疾大学生内心骄傲的梦想。”
张根成介绍说,目前河南科技大学的残疾大学生大概有10个左右。“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划分为贫困生群体、心理有问题群体、后进生群体和恋爱群体,然后开展工作,忽视了残疾人,其实现在高校中的残疾人也成了一个群体,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阴影中,特别是就业的时候,这个群体的困境更应该得到重视。”
6000万残疾人就业路在何方
残疾人的就业困境超乎常人想象!
中国目前的残疾人有6000万左右,可据预测,中国未来5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预计的就业岗位却只有4000多万个。也就是说,连正常劳动力都面临着工作的困境,何况残疾人?
一位医生的统计也说明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残疾人的70%是在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可这部分人中的90%以上没有工作,比同年龄段的健全人未就业率高出2.4倍。
“目前河南省的残疾人也有560万,其中85%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根源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歧视,宁愿交钱也不愿要残疾人。”对张娜的困境,河南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韩爱敏一语破的。
韩爱敏说,张娜的事突出反映了残疾人就业的窘境: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政府有明文规定。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用人单位理应按比例接收一定的残疾人员,否则就要交纳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