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批60名大学生村官今天圆满结束三个月的试用期,将陆续离开农村返回校园。记者从进行该项试点工作的平谷区和延庆县了解到,60名大学生均表示,7月份结束校园生活后将回村,正式“走马上任”当村官。
今年初,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人才进村”工程启动,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3月7日,作为北京市首批试点的30名大学生在延庆县康庄镇隆重上岗,担任村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职务。
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60名大学生大多已回校办理毕业手续,平谷和延庆的基层村镇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60名学生都明确表示,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工作,从7月开始,这些“见习村官”将成为各村村委会的正式工作人员。昨天,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其中三名大学生。
“孩子们有什么不会的都找我”
学生村官:陈娟 所在村:平谷区羊村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学院的陈娟是首批试点村官中唯一的硕士生。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义务辅导村里孩子的功课。“快中考了,孩子们有什么不会的都找我,我也是‘有求必应’!”
陈娟现在在村里自己种了些药用蔬菜。“还是小规模栽培,每种就种了一点儿,看看效果如何。这菜有保健作用,城里人都流行吃这个,要是栽培成功的话应该销路不错。”
“基层工作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优势。我是学农的,水果、蔬菜的科学生产和新品种的改良,农产品销售链的拓展,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培养等,每一处都有可以深入进去的地方……”
陈娟说,在学校待几天就回来,“现在农村忙呀!”话里话外,感觉她已经把这儿当成家了。
● 村民心声:“你们啥时候回来呀?”
平谷区蒋里庄村村民张秀芹看着村官们返校,当头就是一句:“你们啥时候回来呀?不会不回来了吧,我闺女暑假还找你们问功课呢!”
“我要为大伙做点事”
学生村官:胡志明 所在村:延庆康庄镇大营村
23岁的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生胡志明上来就报短,自己对农村认识还是太浅,开始觉得专业挺对口,后来发现村民竟然把自己当成了“万金油”,什么问题都找他。在学校里学的真不够用了,跟着村支书调解家庭纠纷,他自己感叹法律知识太少。
他说,自己现在除了是村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员,还要参与村里的各种事务。他和另一位大学生村官编写了村里3到5年发展规划。“已经完成第三稿了,刚才才交到镇里。”
胡志明曾经得到市里一家广告公司的试用通知,那份工作月薪3500元。他却一点都不后悔选择“下乡”:“回学校完成毕业论文,可还会惦记着地里的虫害。我们两个学生已经商量好了,匀开时间轮着照看。我肯定还会回来,毕竟我想为大伙做点事。”他说。
● 村民心声:“他们没提过什么要求”
村妇联主任王秀梅告诉记者,大学生到村里后带来了很多新变化。“大伙都想看看大学生,农村里来个大学生挺不容易。我们问他们还需要照顾点什么,他们从来没张口,也没提过什么要求。”
“就把我当成咱村里人!”
学生村官:刘峰 所在村:延庆康庄镇榆林堡村
“在农村和在公司打工简直是天壤之别。”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刘峰说,在公司或许干好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在农村当个“村官”简直需要“万事通”。
“比如帮着写房屋租赁合同、调解纠纷、做规划、整治环境、做宣传等等,的确是什么活儿都干过了。”这段时间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村民太热情、太朴实。“我们还没进村,村里已经在我们的住处买好了米面。很多村民经常来看我们,感觉我们简直像客人。我就和大伙说,别把我们当外人,我们就是咱村里人。”
● 村民心声:“他们竞选村干部我肯定支持”
64岁的王玉安是村里的会计,他说,大学生综合素质好,村里人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要是他们将来竞选村干部,我肯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