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今年3月,我就得到5个孩子辍学的消息。”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协会“一帮一”助学活动的负责人赵雪晴这样告诉记者。
从2001年开始,“一帮一”助学活动总共为贵州省贵定县几所中小学的100多名贫困学生寻找到了资助者。“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资助的孩子辍学的不少于11个”。
早在2004年,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等6省17所农村初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今年3月12日的《长沙晚报》报道,湖南省益阳市某村今年共有4名大学毕业生,其中3名找不到工作。回忆起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风光,有人后悔了:“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关键是要能赚钱。”
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的旋风又一次刮起。这引起了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就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记者发现,受访者对“读书”一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学习知识”,另一种是“上学、拿文凭”。
调查显示,公众并不认为“学习知识”是没用的。一个有力的数字说明了这一点——90.4%的受访者认为“读书有用”。但同时,也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
“30年前的‘读书无用论’说的是‘读书越多越反动’,这和现在的新‘读书无用论’有着本质区别。”陕西省的读者张先生在来信中说,“新读书无用论”更多的是指“上学没用、学历没用、文凭没用”。
之所以说这些没“用”,是因为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不久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超过 1400 万,比2005 年增加100 多万人。
其实,即使是得到录用通知的人,多半心情也不会太好。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已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47.1%的人月薪在1500元以下。小贾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年7月他就要毕业了,可现在工作还是没有着落。“还是有单位要我的,不过价钱很低,月薪只有1000元。我想再等几天,再不行就只好签了”。
“大学生应该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一位教育部负责人这样说。话虽如此,可要是一味指责大学生“眼光高”、“摆身段”,似乎也有些不近人情——毕竟,他们是千军万马一路拼杀过来的,也是为高等教育支付过高昂成本的。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在今年两会上算过一笔账,一名农民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有了这样的付出,无论是谁总希望得到起码的回报,至少应该能让人看出“上大学和不上大学就是不一样”——这是人之常情。当这并不奢侈的愿望屡屡被就业的残酷现实“挫折”了的时候,“读书无用”的说法难免就有了发芽的土壤。
本次调查显示,37.1%的人认为,要想遏制“读书无用论”,必须对现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进行改革。30%的人认为,“国家应当首先解决教育成本太高的问题”。25.9%的人认为“应当下大力气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52.1%的受访者认为,相信“读书无用论”的人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