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说
热评:你以为上了大学就能拿到高工资吗?
前不久,我看到媒体上的一份调查:长沙市本科生毕业工资水平接近市民平均收入;更有甚者,在深圳或是别的地方,有学生为了求职宁愿接受500元月薪甚至零薪水。调查还列举了培养一名大学生一个家庭需要付出的费用:13万!最后,调查不无忧虑地表达了一种担忧:新的读书无用论可能会再次兴起。
不过,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而是一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读书肯定有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说过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背后是“学而优则仕”的诱惑,今天我们则可以更理直气壮地说,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境界,扩展我们的视野,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者更实际一点地说,至少也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但是,如果花13万元钱读完大学,然后一个月只能挣500块钱,任何一个理性的公民都会考虑这是否值得。就像尽管剑桥的博士是很让人艳羡的头衔,但当我在国内已有自己的事业时,却要求自己再花一大笔钱和几年的时间拿一个这样的学位,然后从头再来,我也会考虑这是否合算。
13万和500,这样的对比太鲜明。在这样的对比面前,人们无须选择即可得出结论。有用还是无用,值得抑或不值,其实都是小问题,关键是在我们这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曾经“惟有读书高”的社会,为什么现在居然会质疑起读书的价值来?
这其中的原因多半在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但传统的认为读书能够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观念依然挥之不去,一旦后者效益不佳,民众自然会对读书的功用产生怀疑。但当普通的大学生还必须为自己的基本生存着想时,你再批评他没有崇高的理想,实际上就等于是逼他做孔乙己。这个时候除了弃笔从它,他还能有什么选择?而这种选择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又是致命的。因此,请不要批评我们的孩子及其家庭,如果他们本应上学而没来上学结果却是去了工厂,我想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尽管这对我们的未来来说,也许会是一个负面因素。
如果单就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读书无用论的重新崛起对它来说是一个警示:在一段时间后的高费用大规模经营后,未来则有可能出现生源短缺。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战略选择问题。可以想见,如果每一个人都被无奈地纳入到一个只以经济产出为衡量标准的列车上,那么留给这趟列车的则只会是越来越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文毕,想起了有人曾对罗马共和国衰落原因的分析,战利品的增多腐蚀了罗马贵族和普通民众的精神,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为国家而战,于是罗马的衰落便不可避免。现在,如果我们只关注某些指标而不关注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和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又会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