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饮料分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保健饮料三类。近一年来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除了早先的“脉动”,还增加了许多新的面孔,例如“激活”、“维体”、“他+她-”、“劲跑”、“尖叫”……它们无外乎在水中分别添加了维生素、牛磺酸、葡萄糖、矿物质、酸味剂、咖啡因等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子。于是,商家便精心打造了“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改善免疫功能”等健康的概念。医生提醒消费者在功能性饮料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理性,以防商家的误导。
功能饮料不适合所有人群,只适合特定人群,饮用者要理性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例如有的功能饮料中添加的咖啡因、牛磺酸、肌醇等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成人饮用后能起到提神、抗疲劳、缓解压力的作用,儿童则不适于饮用。含有上述成分的功能饮料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心率不齐,甚至出现脱水等症状,如果饮用过多或长期饮用还会破坏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一些运动饮料也不适合非运动状态下饮用,这主要是因为运动饮料所含有的钠离子会增加机体的心脏负担,罹患高血压的人就不适宜大量饮用,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又比如一些饮料宣称具有降血脂功能,而对于血脂不高的人来讲其实就没有什么用处,反之对于儿童却有一定的副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功能饮料时,一定要看清标签上的配方组成,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饮料。
有些国家为避免误导消费者,要求饮料厂家在包装上注明功效,比如英国、美国等食品标签上明确写明,此种饮料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儿童及对咖啡因过敏的人饮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医生建议,功能饮料的摄入量应该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最好不要饮用。
目前我国对功能性饮料没有统一标准,各家产品标出的配料及标准都有许多不同,究竟加多少营养元素才算是功能饮料,功能性饮料所含的那些配料究竟能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大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论证。希望生产厂家能够加大科研投入,从广告费中拿出一些经费,投入到科学验证中,让消费者放心饮用
摘自 健康时报 |
日期:
2006
-
12
-
22
作者:
来源: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