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sp; 根據衛生署八十五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統計數字顯示,癌症的死亡率已躍升成為第一位了。在美國,一般相信有80~90%的癌症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而大約有35%與飲食有關。營養素的缺乏以及過多均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例如若是攝取過多的脂肪,則乳癌﹑結腸癌和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均會提高,而缺乏維生A容易罹患肝癌及淋巴癌。所以飲食的攝取及保養對於預防癌症有著極密切的關係。此外,若是已罹患癌症的病人,對於營養的照顧更是不可疏忽,因為在癌症末期的病人通常會產生一種〝癌症惡病質〞徵候群,此病質的症狀是厭食﹑體重減輕﹑貧血﹑反射作用降低﹑虛弱…等等,此等狀況會造成病患的營養不良,這往往就是造成癌患死亡的原因。
其實要預防癌症的發生很簡單,一般防癌的飲食原則不外乎是:
1 維持理想體重。
2 平均攝食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蔬菜﹑水果﹑肉魚豆蛋﹑奶類及油脂類。
3 每天至少吃3-5份蔬菜及2-4份水果。
4 多攝取纖維素。
5 不可攝食過多的膽固醇。
6 少吃鹽漬﹑碳烤﹑煙燻及含硝酸鹽的食物。
7 不抽煙。不喝酒。
8 多運動。
而已罹患癌症病人之營養照顧則更需用心,一般來說蛋白質-能量不足的營養不良是癌症末期病人的症狀,而且因為癌症的治療,如化療或是放療都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因此,適當的營養補充能幫助病人減少體重的流失,並增進病人的免疫力,營養良好的病人對癌症治療的耐受性比營養不良者為佳。對於一些剛做完手術或是情形較嚴重的癌症病患,若是無法由口進食時,通常會使用靜脈進食﹑腸道外進食或是管灌進食,以維持病患的營養狀況良好。靜脈進食法是當病人無法由口攝取食物或是液體時,常用靜脈供給方式來維持和恢復體夜與電解質的平衡,主要是供給液體﹑鹽類﹑葡萄糖和氨基酸。腸道外進食法則是對於嚴重虛弱的病患來供給營養。管灌進食法則用於昏迷﹑神經性厭食或是食道阻塞等病患所使用的方法。
癌症的產生在每一個部位均有可能出現,所以是疏忽不得的。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消化道腫瘤與飲食的照顧。消化道主要是包括由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及肛門等一系列與食物的攝取及消化吸收有關的器官,另外還包括有胰臟﹑膽囊和肝臟。接下來就分別依照個部位的器官來作說明。
来源于 疾病保健知识
|
日期:
2006
-
06
-
15
作者:
来源: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