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sp;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遍布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各省为多。 由于维生素D不足,而使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分,造成生长骨骼改变。
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小儿正常正长发育需要,若不补充鱼肝油,蛋黄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就易患佝偻病。 主食单一,蛋白质摄入少,营养不良也是引起佝偻病的危险因素。生长速度快。其他,胃 肠和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损害使维生素D羟化发生障碍。主要表现有生长骨的骨骼改变,肌肉松驰及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按活动程度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初期 ,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小儿多汁,夜惊,易激惹,烦燥。多汁与室温,季节无关。激期,除上神经精神症状更明显外,主要是骨骼改变。骨骼改变 。
诊断: 根据VC缺乏的病史、临床表现、血生化改变及骨骼X线检查诊断。 初期血清钙可以正常或降低,血清磷常低于4mg/dL,血清碱磷酸酶升高。 血清25-(OH)2D3(正常10-80ng/mL)和1,25-(OH)2D3(正常0.03--0.06ng/mL)水平在本病初期明显降低。 血生化改变可出现在X线骨骼改变之前,是有利的诊断依据。应注意与低血磷性抗D佝偻病,维生素D低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相鉴别。
治疗:
(一) 活动期的治疗: 1. 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2. 药物疗法: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
(二) 恢复期治疗: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给予维生素D以防来年春季复发。
(三) 后遗症的治疗:不需药物治疗,应加强体格锻练,对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防治原则,以1岁以内小儿为重点,系统管理到三岁,作到 抓早,抓小,抓彻底。
1.新生儿期:
(1) 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
(2) 对早产、双胎、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于生后 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40iu,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服 者可给维生素D 10万iu - 20万iu 一次肌注, 也可同时给予 适量钙剂,每日不超过0.5g。
2.婴幼儿期的预防:
(1)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但不要过早添加谷类 食品(6个月左右再加)。
(2) 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平均每日1小时以上。
(3)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可给维生素D20-40万iu单位于 冬春季一次肌注,同时可过量补加钙剂。
(4) 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例如:肝类,虾皮、木耳、 海带、牛奶、奶油、鱼子、蛋黄、肉、禽、鱼等,同时要注 意避免过量摄入脂肪。
摘自 HUANGZHE.NET
|
日期:
2006
-
06
-
15
作者:
来源: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