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办法阻止熟人进入女人的性幻想,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我们就可以探讨这个熟人与幻想者的感情联系。在探讨之前,还要有一个前提应该确定下来,这就是,对自己没有好感的熟人是不会进入女性性幻想之中的。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将我们所说的“熟人”分成,本身与幻想者有或者没有潜在的性联系两类。这里所说的潜在性联系,是指存在着幻想者与被幻想者发生性接触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潜意识中幻想者渴望与被幻想者发生性关系。
一个案例中的一位年青女性,和她的男友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长大后私 定终身,发誓白头偕老,但终因父母反对而各奔东西。后来这位女性虽然与别人结婚了,但在心中仍对以前的初恋情人不能忘怀,于是在与丈夫过夫妻生活时,那个男友的形就悄然爬上心头。

还有一位女性,私下里仰慕单位中一位男同事的风采和学识,无奈自己是有夫之妇,不能与这位同事亲近,于是就在行房中把丈夫想象成那位同事,以便使自己在幻想中获得满足。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实。
以上情况不仅发生在女性身上,也时常发生在男性身上。男人的心中往往有两朵玫瑰,尽管他们通常理智而道德地只选择了其中的一朵,但当他遇见另一朵玫瑰时却难免要动心的。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喜新厌旧”是原我的冲动,是人的本能,我们也可以说,“见异思迁”是任何人一种正常的反应。正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人,我们的超我规范了我们的行动。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钟情于从前情人的男性,也会在与现在妻子过性生活时,幻想着以前的情人回到了自己身边。
然而,男人很少会为此而感到自责,别人也不会将这种幻想与伦理道理联系起来。很显然,在这方面传统观念是苛求女性而放纵男性的。
其实,在这方面女人和男人是完全一样的,纵然是以熟人为性幻想对象,也不过是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缺憾,很少会去采取实际行动。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性幻想对夫妻感情和性生活有不利影响,但我们不能指望通过消除这种幻想来解决感情上的纠葛。而且,这样做也是不人道的。比如,在封建社会里,有情人难成眷属是常见的事情。当一个女子违心地委身于她所不爱的人时,你再要求把她精神世界完全奉献给现实中的丈夫,这岂不是比封建卫道士更加残忍?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为性幻想开脱,只是想让女性们明白,无论是多么令人难堪的性幻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万万不可贸然地与个人道德品质联系到一块。
那种以熟人为性幻想对象的女性或男性,尽管幻想者最终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但为长期的性压抑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曾经有一个实例:一位妻子在即将达到性高潮时,突然失控喊出了自己一位男同事的名字,结果闹得夫妻俩差点离婚。另外,谁也不敢保证幻想者能够永远把一种她渴望的欲念控制在意念的理智中,在这方面搞玩火把戏实在太危险。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表态,对这类性幻想是应该努力戒除的,但戒除的矛头不应该针对性幻想,而要针对造成这种幻想的“病根”。
另一种出现在女性性幻想中的人虽是熟人,但与幻想者并无性联系,有时连性幻想者自己也觉得荒唐可笑。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现即逝,只要幻想者不以为念,就不会在心里上留下什么痕迹。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