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偶然提起的。父亲说,一辈子,再没见过比那一年更大的雪了。那年他13岁。
日里下,夜里下,大团大团的雪,打在屋顶上“扑通扑通”地响。房子像要塌了。村里绝无行人,连狗都不吠,只是一天一地的雪。雪时大时小。
这样大的雪,父亲还是每天去镇里上学。镇叫柿子树店,大约两三里路程吧。大雪盈膝,淹了村道,他便提一把木锨,“哗”地用尽全力铲出几锨雪,清出一小块路,走一步,再扬一锨,雪粒飞起来,硬如沙石,打痛了他的脸。他只是心里急着,别迟到了。
小学校门大开,可是教室里没有人。一个也没有。火也没生上。父亲规规矩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冻僵的手掏出课本来,一字一字认真念诵着。
没有钟,天上也没有太阳,不知道几点了,只是肚子饿得咕咕咕。远处有门“吱呀”一声,一位老师从教室门口走过,不经意看见他,愣住。是没教过他的老师,此刻,也没问他的名字,默默转身,端了一碗热腾腾的糊糊给他。父亲大口大口喝着,一条温暖的河流穿过身体,听见老师说:“这几天雪太大,不上课,你回去吧。”
“几天。”是几天?乡下孩子,只愁自己闭塞,怕学校开了课也不知道,仍然天天跑来上学,一把不离身的木锨。
而那时,父亲尚无从了解一生的隐喻,就好像,要到多年后,他才知道。就在同时,远远的河南,有个12岁的女孩儿,也在雪地里艰难地跋涉着,上学去———她,是我的母亲。
学校也在镇上,离母亲家五里。
已经记不清那一年的雪势了。她只记得,早上沿村叫同学上学,家家都是大人出来说,“雪太大,今儿不去了。”总是只有她,小小的一个人,在雪地里艰难行进。
统共没来几个同学,都是镇上的、干部的孩子,有些裹在里外三新的花棉袄里,像过年。老师懒得教新课,就叫所有年级的学生一起围炉而坐,念课文。听不见书声,只听见一片跺脚的声音,震天。
念书念得手冷。同桌把手插进她袋中取暖,惊叫,“呀,这是啥呀?这么冷。石头?”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是红薯馍馍,我的中午饭。”触手冰冷,坚如磐石,然而却是她一餐的食粮,要支撑过这样的数九严寒。
十几天大雪天气,我的父亲与母亲,没有落过一天课。
而那一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在大会上说:“如果胡效敏(母亲的名字)考不上大学的话,那么,全校、全县、全省,都没有学生考得上了。”
八年后,他们在大学里相遇。
———那大雪之年,是1954年。我如绝大多数人一样,知道它的大讯。是第一次,我知道了,它冬天大雪的沉默与凶恶,却无论如何,都不能想像,无法描摩。是谁的怨深似海呢?以无穷无尽的眼泪,要把人间淹没成地狱。
就仿佛我始终不能贴身地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一生所有的悲欢和艰辛日子。
谁说夫妻日子越久会越相似?还是那相似其实早已开始,只有桃花才会开在春风里,骆驼才会懂得恋慕甘泉,而一样的鸟,才可以一起飞。
若你这般温柔地握住我的手,是因为我掌中所有茧的记忆,你都能懂。
——相遇,从来不是偶然的事。
来源:大众卫生报
|
日期:
2006
-
06
-
20
作者:
来源: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