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心理 >> 婚恋心理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老年人再婚心理如何调适?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不
 
 
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人到了老年时期,总会有生离死别现象的发生。丧偶就是任何老年人终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丧偶后,就应该独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不应该再有什么“非份”的念头。

  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老年人丧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为不幸的遭遇。丧偶后,首先带来的是孤独和惆怅。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孤独就象一条无形的鞭子时时抽打着老年人的心。严重的孤独心理会引起老年心理变态,影响健康和长寿。如果丧偶老年人为了摆脱孤独和寄托心灵,有勇气寻找配偶进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增加无限情趣,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据美国对100余名65岁以上的丧偶老年人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重新结婚者心情舒畅,疾病减少,延缓了衰老。而没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却心情抑郁,落落寡欢,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再婚老年人。33名再婚老人,仅有3名因慢性病而死亡,而27名鳏寡老人却有14名得重病死亡。

  其实,大多数丧偶老人都有重新结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丧偶老人对异性的兴趣不亚于有配偶的老人。丧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国家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在我们国家,近几年来,丧偶老人的再婚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国家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的老年人头脑中存有陈腐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再寻找配偶觉得脸上不光彩,怕邻居和过去的同事议论。尤其是女性老人,怕别人说自己“老不正经”、“老来俏”。有的老人怕再婚带来新的家庭矛盾,怕添新麻烦,所以宁可忍受孤独,也不再寻配偶。个别老年人患得患失,论地位,讲条件,过分计较利害,左顾右盼,始终迈不开再婚的步子。还有的老年人由于过去与原来的配偶感情很深,如果再找一个,感到对不起过世的老伴。烟台市郊区有一位61岁的女性,老伴在世时,对她特别好,共同生活了数十年,情深意浓。老伴过世后,在子女和过去同事的劝导下,她与一名退休老干部结了婚。尽管这位退休老干部各方面待她都很好,但从结婚那天开始,她就觉得自己背叛了原来的老伴,经常一个人到老伴坟前烧纸叩头,向九泉之下的老伴解释、请罪,求他宽恕。但是她心理上并没有得到平慰,晚上常做恶梦,最后患了精神抑郁症。

  其二,子女反对。这是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碍之一。据某单位对86名再婚老人的调查中,遭到子女不同程度反对者竟达91%。子女反对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再婚,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怕遗产落入他人之手,担心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得不到;有的怕别人议论自己对长辈不孝,迫使长辈再婚;有的不愿与继父或继母相处,更不愿意将来伺候继父继母;还有的认为长辈再婚是给自己丢了面子,因此宁可让老人受罪,也决不让其再婚。泰安市有一位62岁的男性丧偶老人,老伴去世后,心想自己才60出头,身子骨还好,孤单一人如何熬过今后几十年?虽然自己有三个儿子,但各有各的家,各上各的班,将来依靠他们也不行。当他鼓起勇气跟晚辈们商量,父子四人谈不到一起,吵了起来,不料大儿媳竟跑来借题发挥说什么老头子再婚是伤风败俗、“不知羞耻”、“不为儿孙着想”等等。二儿子、三儿子听说后,也不同情老人。于是这位老人一气之下,跑到数百里地之外的微山湖,投湖自尽了。对于这位老人,我们深表同情。而他的子女们应该懂得,处在生命后期的老年人,既需要心理慰藉,又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找一个老伴,本应使子女放心,但遭到反对的却恰恰是子女。难道在子女看来,父辈或母辈只能顺从子女,而不应该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自由、自己的选择吗?

  其三,世俗和舆论的反对。现在子女们的觉悟是提高了,思想开放了,眼界开阔了,但封建伦理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一些人仍然抱着封建礼教的木偶不放,他们以此来律人律己。如果有哪一位老人要再婚,消息传得比什么都快,舆论会倾刻而起。他们不是支持再婚老人,而是冷讽热嘲,胡乱猜测,甚至造谣中伤。什么“某某春心不老”、“某某越老越花俏”、“某某财迷心窍”、“某某薄情忘恩,不顾晚辈”。在他们眼里,“从一而终”的思想仍然是衡量人的感情的标尺。这些人大概忘了现在是90年代了,任何人包括再婚老年人,有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是干涉不得的。老年人再婚这是尊重自己感情的表现,符合时代的潮流,本是无可指责的。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限制着丧偶老人的再婚。尽管老人再婚要受到心理因素、子女态度、舆论环境、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因而老年人再婚的比例也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应当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从目前老年人再婚的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和应注意在心理上加以调适。

  一是心理障碍。再婚贬值和追忆类比是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再婚贬值是指有些老年人认为再婚只不过是找个“伙伴”而已,忽视了再婚的爱情价值。认为老年人已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自己的青春和童贞献给了已故的人,现在再婚仅是为了驱逐寂寞,打发日子。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爱情是不分年龄区域的,爱情永远是婚姻的基础。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婚姻,因而爱情是永不贬值的。老年人再婚万万不能忽视爱情的地位和作用。

  追忆类比是指老年人再婚后遇到刺激,尤其是矛盾冲突,容易联想到前妻(夫),进行对比。每一个丧偶的人都有着不幸的记忆,每一个人的婚姻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不幸的婚姻也有美好的东西存在。追忆类比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情况是与新的配偶感情很好的情况下,例如街头花园散步、亲昵亲近、相互关心、问寒问暖等,容易勾起与前妻或前夫类似的情景,产生对前妻或前夫的无比怀念。第二种情况是在与新的配偶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例如意见不一致、情趣不合、互不关心、个人独断、吵嘴打架等,容易想起前妻或前夫的优点,从而更加厌恶新的配偶。即便前妻或前夫原先是自己不爱的人,一旦离开后,时间一长,尤其是遇到在某一方面还不如前妻或前夫的人,就容易更多地想到他的优点。这样就会对新的配偶产生不满,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他(她)。对于一个再婚者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珍惜现实,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应该把对前妻或前夫的追念转移到新的配偶身上,使新婚更加美满和谐。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应努力消除抱怨和怀旧情绪,转移参照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适,以使双方逐渐趋于和谐。

  二是老年人再婚后又产生新的不幸。老年人再婚并不都是百分之百幸福的。有的老年人再婚不久,便矛盾重重,甚至离婚。从上海城市调查的情况看,目前老年再婚后的离婚率有所增长。据上海徐汇、卢湾区两个法院1986年上半年受理的老年人再婚后离婚案件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再婚后离婚的原因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即“短、平、快”。具体是指认识时间短,相互了解不够。结婚速度快。老年人恋爱和青年人恋爱一样,在恋爱过程中都会进行印象整饰,千方百计地显示自己的优点而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为人的了解,短时间是不行的。而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年的活头了,因而谈恋爱就用不着象青年人那样用那么多时间,便会匆匆结婚。但是当结婚后,才逐渐发现两人在性格、脾气、习惯、生活情趣等诸多方面合不来,一遇摩擦,就想离婚。还有一种情况是再婚后,虽然二人关系很好,但由于家庭关系复杂,使人难以适应。特别是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难以相处,这样情况下导致的离异也是有的。

  家庭是人生的基地,情感的归宿。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只包括夫妻和未婚子女在内的核心家庭逐渐增多。而包含三代以上成员的主干家庭和包含两对以上已婚夫妇的联合家庭正在逐步减少。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促使老年人把生活的基点从“依靠子女防老”转到“依靠配偶相互防老”上来,这也是促使老年人再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许多老人认为人老了,也应该自己主宰自己,子女的话、他人的话,只能作为参考。是否寻配偶,寻什么样的配偶这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况且这个权利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对老年人再婚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作进一步而具体的探讨。

  (1)丧偶老年人再婚的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认为,“成双性”(基本表现之一是婚姻关系)可看作是任何社会的出发点。一个人寻求自己的配偶是人性从来就有的“成双性”的表现之一。一个人一直本能地在寻找同他(她)组成一对整体的另一半。老年人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他或她没有找到另一半,就在自己内部难过地寻找“第二个我(alterego)”。这种情况也必然在丧偶状态中产生。于是,丧偶状态作为一种压力或应激就能造成一系列心身失调或病症。老年人丧偶后,其心理创痛、抑郁和苦闷,以及孤寂空虚感是很严重的。有人认为,子女成人另立门户后使老年人产生所谓“空虚家庭综合征”,配偶的去世顿使丧偶者这种家庭空虚感加剧起来。此外,丧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发生了骤变,他(她)不做为丈夫或妻子了,随着这种“角色退场”,丧偶者原来从配偶那里得到的支持、安慰、体贴和照料突然被取消了,于是他(她)极需要重新获得这种感情上的支持和体贴。

  调查发现,丧偶老人可发生性格变异。有的表现为不喜欢见人。有的变得按原始的欲求办事,反应迟钝,道德感情和审
日期: 2006 - 06 - 20   作者:   来源: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