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 产褥热 产后发热 [概 述] 中医 本症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 西医 产褥感染系分娩与产褥期因生殖道的创面受致病菌的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 [病 因] 中医 中医认为分娩或产后出血,产妇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则外邪、血瘀,邪毒乘虚而入,同时易见血虚、发生正邪交争,而出现发热。 西医 由于致病细菌侵袭产后生殖器官,尤其是子宫内创面,引起生殖器官及盆腔其他部位为炎性反应。
临床上感染的诱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产妇健康情况差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及慢性疾病。 2 妊娠后期性交,不注意生殖道卫生。 3 胎膜早破,破膜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4 产程延长及分娩前或分娩后多次阴道操作。 5 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盘残留或手术产等。 [症 状] 1 外阴、阴道、宫颈及腹部伤口感染者,局部红、硬结、痛、热,或有脓性分泌物,一般体温<38℃,感染严重者,体温明显上升。
2 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厌氧菌和大肠肝菌感染时,发热不高,恶露增加,混浊有臭味,宫底轻度压痛。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恶露少,不臭,常深入肌层,向宫旁扩散,体温较高,下腹痛及宫底压痛较前明显。
3 盆腔结缔组织炎:高热、寒战、下腹痛。
4 栓塞性静脉炎:常见弛张热。
5 盆腔腹膜炎:高热、寒战,下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
6 败血症:高热、寒战,全身明显中毒症状。 [检 查]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胸透、摄片。
3 腹部B型超声检查、盆腔B型超声检查。 4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诊 断] 中医 主要根据病史和局部体征:
1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局部红、肿、热、痛,创口可延期愈合或流脓。
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下腹疼痛或压痛,恶露可增多、混浊有臭味,子宫复旧不全,体温可在38℃以上。
3 急性输卵管炎:形成输卵管积脓。
4 累及盆腔结缔组织:宫旁压痛明显,并有增厚出现包块;若有化脓则寒战、高热、剧烈疼痛。阴道检查后穹窿膨隆且有波动感、甚至形成“冰冻骨盆”,盆腔腹膜炎。
5 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6 栓塞性静脉炎:产后7~14天。弛张热型,累及股静脉出现股白肿;累及盆腔静脉,则盆腔有深压痛,触及条索状物,栓子脱落,出现转移病灶;脓毒血症、败血症。
7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及中性细胞增多。
8 宫腔培养:确定病原菌、并作药物敏感试验。
9 X线检查:疑有肺部病灶时,宜作X线胸片检查,见肺内有改变。
10 B型超声检查:可示盆腔有否脓肿形成,并可示子宫复旧情况。
西医 [治 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半卧位,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
3 针灸疗法。
4 中成药治疗。
西医 治疗原则为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止炎症扩散、及时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1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2 中毒症状重时,在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短期加用可的松类药物。
3 会阴创口感染时,拆线引流。 4 胎盘残留者,控制感染后清理宫腔残留物。
5 盆腔脓肿形成时,经腹或阴道切开排脓。
6 盆腔炎时,宜取半卧位。 [预 后] 由于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措施及时正确与否,其预后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轻、中度感染,经积极治疗可痊愈,并不留下后遗症;如病情严重,不及时治疗抢救可发展为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摘自 当代医疗网 |
日期:
2006
-
06
-
15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