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偏方秘方 >> 儿科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小儿腹泻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方一  健脾止泻汤

 
 

    药物组成  炒白术l0g  炒枳壳l0g  炒神曲l0g  广藿香l0g(后下)  茯苓l0g  黄芩l0g  炒谷麦芽各60g  通草6g

    制剂用法  每剂先浸泡1小时,沸煎3~5分钟,1次取汁300ml。3~5个月患儿1次服l0ml,6~8个月者15ml,9~12个月者20ml,1~1.5岁者25ml,1.5~2岁者30ml,2~3岁者40ml,3岁以上每岁增加20ml,每日3~4次,口服,临服时酌加白糖矫味,余药冷藏,再服时温热。
 
    适应病证  小儿腹泻。对急、慢性及迁延性腹泻均有效。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10余次,大便稀薄黄色或微带绿色,偶有少量粘液,带有腥臭气味。兼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腹膨胀满,饮食减少以及发热或体温不升等。

    病案举隅  梁某,女,10个月。于3周前开始腹泻,日下大便5~6次,为黄色水样便,偶夹粘液及泡沫,每次约10~50ml,伴腹胀纳少,偶有溢乳。刻诊:患儿神疲,腹胀满,肛周红,大便稀腥,尿黄,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细数,T37.8℃,大便常规:黄色稀便,白细胞1~3/HP,脂肪球十。证属暑湿夹食、内蕴胃肠,治宜清暑利湿,健脾消食。予本方加春柴胡、法半夏、粉丹皮各10g,5剂。服药2剂后,患儿大便成形,吮乳正常,精神转佳。5剂服毕,复诊:体温正常,无腹胀,肛周不红,大便常规(—),随访半月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  张正熹.天津中医,1997,14(2):67

    评    按  该方具有上宣下达、健胃和中,解毒止泻之功。方中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炒谷麦芽、炒枳壳、神曲宽中消食;藿香化湿解暑;通草引湿从小便出,有“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之意;黄芩功能清热解毒,可使本方燥热之性平和;诸药之温燥,可一改黄芩苦寒败胃之性。临床运用本方治泻伴有发热时,其体温在37.5~38.5℃,加春柴胡10g,38.5℃以上加生石膏50g;若见呕吐或溢乳加法半夏10g:肠鸣腹痛则加干姜6g;腹胀可加木香、厚朴各10g;肛周发红加丹皮10g;营养不良加仙灵脾、淮山药各20g;身冷不温(体温在36℃以下)加炮附子10g。

    运用本方时应注意,见有脱水,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甚或昏迷、惊厥者应结合西医的补液、抗炎、抗病毒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方二  加味黄芩汤

    药物组成  黄芩10g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煨)10g  防风10g  焦白术12g  焦麦芽10g  乌梅6g  陈皮1g  生姜3片  大枣5梅

    制剂用法  水煎服,分数次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  小儿秋季腹泻。均在秋末冬初流行期发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8~39.5℃,伴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次10余次甚至数十次,伴呕吐,哭闹不安等。

    病案举隅  韩某,男,6个月。因发热,腹泻蛋花汤样便,日达10余次,哭闹不安。查:体温39.5℃,烦躁不安,尿少,舌红苔黄,指纹紫滞,粪常规检验:黄绿色稀水样便,白细胞0~4个/HP。西医诊断:秋季腹泻;中医诊断:泄泻。予加味黄芩汤,每腹泻1次,喂药1次。进2剂,热退,便次减少。继服2剂,诸症消失,大便成形。

    资料来源  孙兵.甘肃中医,1997,10(6):30

    评    按  本方系《伤寒论》黄芩汤加葛根、防风、白术、麦芽、乌梅、陈皮、生姜而成。全方散敛共用,具清热散邪,涩肠止泻之功。方中黄芩、葛根、防风清热散邪;焦白术、焦麦芽、乌梅燥湿涩肠止泻;芍药、甘草和中止痛;陈皮理气醒脾;姜枣调理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提高疗效,又可矫味,适宜小儿服用。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峻寒大热,加味黄芩汤乃散敛并调之剂,散邪于外,涩肠止泻于内,使肠胃功能恢复正常,故收效较佳。

    方三  加味升麻葛根汤

    药物组成  升麻3g  甘草3g  葛根10g  茯苓10g  车前子10g(包煎)  乌梅5g  炒白芍6g  防风6g  苍术6g  藿香8g

    制剂用法  上方剂量可随年龄大小增减。水煎分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  小儿秋季腹泻。

    病案举隅  袁某,男,1.5岁。腹泻3天,泻黄色蛋花样稀便,日10余次,口渴欲饮,时有轻咳,流涕,胃纳较差,小便短黄。检体:T37.8℃,神倦,Ⅱ度失水征,唇红干,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稍胀,肝脾未及,肠鸣音亢进,肛周潮红。舌红、苔黄,指纹浮紫达风关。血常规:白细胞4.6~10的9次方/L,淋巴0.61。大便镜检:白细胞2~3个,脂肪球(++)。大便细菌培养阴性。诊断:婴幼儿秋季腹泻。辨证:泄泻,风热夹湿伤阴型。治宜疏风清热,运脾祛湿,养阴止泻。拟加味升麻葛根汤加黄连3g、钩藤9g。同时以3:2:1液静滴,口服ORS补液盐。服药2剂后热退,腹泻明显减轻,尿量增多,唯胃纳较差,大便不成形。守前方去白芍,加山楂炭、石榴皮各10g、神曲8g,再进2剂,药毕泻止。

    资料来源  汪英能.新中医,1998,30(6):14

    评    按  秋季腹泻是小儿季节性的肠道疾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医学精要》曰:“泄泻本由脾湿,唯儿多是内风…—”。概括地阐明了本病与感受风邪、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有关。其病变的重点在脾胃,故在治疗上,运用疏风散邪、运脾祛显为主的方药,使脾胃的健运功能恢复,则疾病自愈。加味升麻葛根汤具有疏风升清、运脾祛湿、养阴和中的作用。方中升麻、葛根、防风疏风散邪,升清止泻;藿香、苍术、茯苓、车前子运脾祛湿,和中止呕;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阴生津。

 
   方四  苓香汤

    药物组成  茯苓20g  黄芪20g  党参10g  板蓝根10g  车前子l0g(炒、包煎)  苍术8g  藿香8g  木香5g  甘草3g

    制剂用法  3岁以下小儿药量酌减。水煎内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  小儿腹泻。

    病案举隅  患儿,女,6岁。因过食生冷,反复腹泻2天,日行8次,水样便,色淡黄,腹胀痛。伴恶心欲吐,口臭纳呆,舌苔厚腻,脉滑有力。证属脾胃失运,清浊失分。治宜健脾燥湿,升清别浊。予苓香汤加葛根l0g,煎汤内服,日服5次,每次40ml。服药1天后,大便次数减至2次。继服2天,大便正常,症状消失,告愈。

    资料来源  梁蓓华。广西中医药,1998,21(2):78

    评    按  泄泻的病理变化在于脾虚湿性,湿胜则濡泻。故方中用大量健脾除湿之品如茯苓、党参健脾益气渗湿;木香醒脾化湿;苍术健脾燥湿;藿香升清降浊化湿;板蓝根、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据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茯苓、党参能明显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及增加小肠吸收功能。黄芪、板蓝根可刺激淋巴系统及单核细胞产生抗病毒物质,利于抑制、清除病毒,促进病体康复。

    方五  温脾益肠饮

    药物组成  党参l0g  白术l0g  扁豆l0g  茯苓l0g  煨葛根l0g  淮山药l0g  金樱子l0g  木香5g  煨诃子5g  仙茅5g  石榴皮5g  炮姜2g  升麻炭2g  肉豆蔻2g

    制剂用法  水煎取汁3次分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小儿迁延性腹泻。

    病案举隅  张某,男,3岁。间断腹泻1月余,曾用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愈。现大便呈黄色稀便,带有泡沫或如豆腐渣样,酸臭,每于食后作泻,多则日泻6~8次,少则3~4次,伴纳差、消瘦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证属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分利水湿。治用本方去煨葛根、淮山药,7剂后,患儿每天腹泻次数减至1~2次,大便成形,精神转佳,食欲增进,原方继进7剂而愈。

    资料来源  郑建芳.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21

    评    按  小儿迁延性腹泻,究其病机,多为禀赋素虚,或病后失调,或急性腹泻一味妄投大剂量抗生素,往往里热得清而阳气受损,累及脾胃,而使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不分而成。温脾益肠饮中,炮姜温运脾阳;煨诃子、仙茅补命门之火以温煦
脾阳;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扁豆、木香和中化湿理气;升麻以升清气;肉豆蔻温暖脾胃;石榴皮涩肠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止泻之功。对临床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而继发真菌感染所致迁延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日期: 2006 - 10 - 18   作者:   来源: 华夏医药健康网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 幼儿腹泻中医如何治疗? 2007/05/28
- 为孩子便秘、腹泻开食谱 2007/04/12
- 女性特殊时期腹泻应妇检 2007/03/16
- 医生:秋季腹泻趁早预防 2006/09/19
- 对待腹泻你的办法是… 2006/07/10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