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很苦恼:为什么母亲对待5岁的女儿那么“苛刻”,自己的宽松教育总是连连受挫,女儿也是一脸委屈,时不时向妈妈告外婆的状。
与此相反,郑女士则对婆婆纵容儿子表示无奈:如果她要对儿子进行教育,婆婆总是第一个跳出来“阻挠”。
年轻一辈家长与老一辈人,对下一代的教育冲突每天在无数家庭上演着,而这些冲突,难道只能归咎于祖辈的溺爱吗?
让我们看一看,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行动上,都可能有哪些冲突。
情景1
收拾
一家人坐在客厅边喝茶边聊天。5岁的达维一个人坐在地板上,玩他的一大堆玩具。他一会儿玩拼图,一会儿玩遥控电动小汽车,家人时不时逗一逗他,家里一派乐意融融。后来小家伙终于“审美疲劳”了,把手里的玩具随手往地上一扔,站起身,抬腿就想走开。这时,冲突出现了———
冲突对话
妈妈:达维,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要收拾好。又忘记
妈妈对你说过的话了吗?
婆婆:咳,小孩子还小,等他大些自然就会收拾了。
妈妈:妈,您又惯他。小孩子不能太惯的……
婆婆:达维,过来坐着,赶紧喝口水,奶奶帮你收拾。
最终结果
婆婆起身去帮孙子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妈妈无奈地看着这一幕。
情景2
担心
方方3岁多,刚入读幼儿园。因为担心方方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爸爸妈妈用了各种方法,终于使方方顺利入园而没有哭闹。可是每次方方被接回家,奶奶总是急不可待将方方搂在怀里说:“可怜我的小乖乖,有没有坏孩子欺负你?有没有吃饱啊?奶奶炖鸡给你吃……”方方听出了问题,顺势号啕大哭:“我没吃饱,我不要上幼儿园了……”
冲突对话
爸爸:妈,小孩子不能这么教,你这么疼他,反而会阻碍他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
奶奶:孩子是可怜嘛,没听他说都没吃饱啊?
爸爸:怎么可能,现在幼儿园都有科学的教养方法,你惹得他哭闹,明天怎么办啊?
奶奶:我就是不能看着方方饿瘦了,少去幼儿园一段时间也没关系。
最终结果
第二天,方方在幼儿园门口哭闹着不肯跟老师走进去。
情景3
出界
杰杰坐在小桌前,手里拿着蜡笔填色。在给西瓜画瓤子时,杰杰拿起一只蓝色蜡笔,刚要下笔,爷爷在一旁阻止:“哪有蓝色瓤子的西瓜啊!”他把一只红色蜡笔塞到杰杰手里。杰杰画瓤子时,画出了边框,爷爷又说:“不要画出边框啊。”杰杰又顺从了爷爷。
冲突对话
爸爸:他喜欢画什么颜色,就让他画嘛,要注重培养小孩子的创造性。
爷爷:那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嘛。
爸爸:可是……
爷爷:从小就得培养小孩子的规则意识,明明有边框,却不遵守,长大了懂不懂守规矩!你小时候我也是这么教的。
最终结果
爸爸和爷爷谁也说服不了谁,语调越来越高,弄得两人不欢而散。
情景4
严教
4岁半的帅帅在奶奶的监督下,正坐在琴凳上弹钢琴。“奶奶,我要上厕所。”帅帅离开琴凳,溜进了洗手间。磨蹭了一会儿,帅帅回来继续弹,可没多会儿又要喝水。奶奶生气了:“不准喝,弹完这段再喝。”爸爸在一旁看不下去了———
冲突对话
爸爸:妈,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吧,都弹了快两个小时了。
奶奶:他就是在偷懒嘛,都是你们给惯的。
爸爸:他还小,更需要快乐自由的童年。
奶奶: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负责任。现在抓紧些,等帅帅大了就知道了,他会感激我的。你从小不也一样吗?
最终结果
爸爸不甘心,经常带着帅帅到处疯玩。为了帅帅的教育,母子俩经常产生口角。
情景5
溺爱
周六上午,太阳升起老高了,上小学一年级的荑荑还赖在床上不肯起。爸爸和妈妈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要求荑荑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律。看到荑荑还不起床,妈妈要推门去叫他起床,被奶奶拦住了。
冲突对话
奶奶:荑荑上了一星期的课,好不容易赶上星期天,就让他多睡一会儿。
妈妈:都睡到快10点了,已经足够了。况且他已经醒了,就是赖着不起。
奶奶: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嘛,反正星期六也没啥事情做。
妈妈:这样对他不好。
最终结果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渐渐都有了火气。还是爸爸走过来,把两人劝开了。
记者手记
皆因爱才冲突
两代人在教育问题上产生冲突,很难去用简单的对错去判定谁是谁非。老人的教育方式未必就过时,年轻父母的做法也并非全部对。
产生冲突时,体谅是最好的调和剂。一家人关起门来,啥事儿都好商量。年轻父母要多体谅老人爱护孩子的心态,心平气和去处理。老人家也须“与时俱进”,平时多看看科学育儿的书报杂志,不断进步。
还有一点,就算有些矛盾冲突,大家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论,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引发其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
各退一步,有商有量。因为爱,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