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社会互动》采访中,接触到的“洋快餐”经营人士表示他们的消费重点人群是青少年与白领人士,但纵观这些“洋快餐”店铺与经营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洋快餐”从其鲜亮的装潢色彩、搭配送出的玩具、店内的儿童游乐区、生日欢乐会……无一不朝着针对性极强的人群:学龄前儿童。从孩子刚一懂事,就让他认识“洋快餐”,爱上“洋快餐”,这是“洋快餐”欲盖弥彰、再明显不过的目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洋快餐”如今被众多儿童所推崇,根源正是缘于其父母。植根于成人的盲目崇洋蔓延至其子女,不能不说是外来饮食文化的一种精神侵入。试想,孩子如果不是在认知启蒙时期被家长引导,又怎会在牙牙学语时就认识“洋快餐”的特殊标识?孩子如无知地爱上了“洋快餐”,家长能从旁疏导、限制,眼下肥胖症、性早熟、成人疾病小儿化又何致如此高发?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有部分家长认识到“洋快餐”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他们开始阻止自己的孩子去追逐“洋快餐”,更不会将它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形式。他们明白,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精深博大,再不应为“洋快餐”锁紧我们的儿童、占领中国市场而推波助澜。从小就让孩子树立正确饮食观念,要孩子不吃或尽量少吃“洋快餐”不是难事。中国孩子对“洋快餐”趋之若鹜的现状,通过父母的引导是会得以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