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家庭法医生夏吟兰教授日前指出,中国在调整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法律真空。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家庭法是参加大会的中外法律医生所要讨论的22个专题之一。
夏吟兰教授说,家庭暴力问题在中国正在日益受到社会和立法者的重视。然而,公众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夫妻双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往往被忽视了。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惩罚往往被当作是天经地义。因此,社会公众在关注家庭暴力问题时,认为父母管教甚至体罚未成年子女不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而家庭中的孩子们相对父母更不容易表达内心的不满。
作为参加本次世界法律大会的中国医生,夏吟兰教授介绍,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不容忽视。中国法律学会组织了一项反家庭暴力调查,该调查在全国的3个省市抽取了4000份被采访对象样本。有70%的受访儿童遭受过家庭暴力,而只有34%的受访父母表示有同样的经历。
夏教授还借用了广受社会关注的“丢丢事件”来说明现有法律的不足。1997年夏,北京警方从吸毒者手中解救出年仅3岁的男孩丢丢。他被身染毒瘾的亲生母亲抵押给了3个吸毒者,遭受了非人的摧残和虐待。而他的亲生母亲坚决不放弃对儿子的监护权。夏教授说,像这样的情况下,司法部门一旦认定了家庭中父母一方没有能力或者不应该抚养子女,而父母一方又不愿意放弃抚养权,则缺乏相应的法律剥夺该父母的权利以维护子女的权利。
在立法方面,夏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收养法应该做出一定的修改,目前正在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应适当考虑增加反对家庭暴力的内容,而婚姻法则在调整亲子关系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