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到4月便6岁了,但他不愿意接受改变,例如他有两个兴趣班,到了某些时间,他总会问何时不用再去,我问他是否不喜欢,他说不是,只是希望留在家里玩玩具。假日时间,不论逛街、与小朋友聚会或到游乐场,只要说回家,他也雀跃万分,甚至有时自行要求回家。这是他没有安全感,还是性格使然? ——摘自一位家长来信
从生理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已有不少研究确定,生命在长成的过程中,凭着生物的“争取生存意识”,他会以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周遭的环境,如遇到“安全”或“开心舒服”的事物,他会重复再去探索如遇到“不安全”或“不开心舒服”的事物,他会警觉地尽量避免去接触。
要解答这位家长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位孩子是属于下列哪种状况
情况一常抗拒所有新事物
孩子较“喜欢留在惯常的地方”,例如﹕家中、学校等,但对于其他所有的新尝试均会有抗拒的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可以是大哭、躲在父母的怀内、眼光作出逃避等;就算父母用不同的鼓励方法及坚持提出要求,孩子都不会作出自愿的尝试。
情况二偶尔抗拒所有的新事物
抗拒程度视乎孩子的心情而定,他的抗拒行为,亦会视乎对象而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他知道爸爸会骂,在爸爸面前他会主动尝试,又或是他在妈妈的怀抱里感到安全,在妈妈面前他也会主动尝试;如果觉得“安全”些,或“熟识”的环境中,他会作出较多的尝试,例如在家中会主动玩新玩具,甚至“玩到忘形”。
情况三常抗拒部分新事物
对一些事物,孩子经常都会有抗拒表现;但对另一些事物,孩子又不会有抗拒表现,例如﹕他会经常抗拒到外婆家,但会喜欢到姑母家;经常抗拒温习课本,但会喜欢看漫画书。
情况四偶尔抗拒部分新事物
孩子只是“喜欢留在家”,在有选择的情况之下,他会较喜欢留在家;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之下,他也会处之泰然,例如﹕在更好玩的地方,他会留着不想走;或知道一定要上学,在适应了新环境后,他会处之泰然。
对于其他的新尝试,他却不会有太大的抗拒,例如﹕他会留恋旧有的老师,但也能在适应期后接受新老师;或偶而会抗拒部分新尝试,但在父母鼓励及坚持的要求下,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尝试。
解决对策
如果孩子的表现是属于情况一的话,可先向普通心理科医生求诊,对孩子的心理做一个评估。根据评估请医生给出相应的矫正方法。
如果孩子的表现是属于情况二的话,大多年幼的孩子都是属于这类“抗逆力较低”的一群,他们的“安全感”及“自信心”也有提升的空间。只要家长能坚持合理的要求,多给予鼓励,多加以训练,孩子会一步一步“放胆”尝试。
如果孩子的表现是属于情况三的话,问题可能出现于“新事物”方面,家长可查看孩子不肯尝试的事物是什么,为何他不肯尝试,再多给予鼓励,多加以训练,只要家长能坚持合理的要求,孩子也会一步一步“放胆”尝试。
如果孩子的表现是属于情况四的话,家长只要减少家中的玩具,增加出外的“好玩性”,再多给予鼓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