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母婴 >> 启蒙之道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孩子间相互争吵怎么办?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孩子间相互争吵是父母最感头疼的事。一方面怕争吵时打架,伤害孩子或对方,另一方面怕伤了与对方父母的和气,所以,家长往往以训斥或揍孩子而结束争吵。

 
 

    其实,孩子在一起玩耍,争吵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现在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倔强,是每个家庭中的“特殊人物”,所以容易形成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坏习惯。他们在一起玩耍,争吵的现象是难免的,从孩子心理上讲,他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要求,不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常常是通过争吵的形式来争辩说理,来了解对方的想法。另一方面,孩子通过争吵来激发自己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从争吵中学习说话,学会忍让、宽容、接纳别人。孩子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因利益冲突而记恨对方,他们争呼以后会马上和好,往往大人气还没消,孩子又到一起玩了。因此,父母发现孩子争吵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把大人之间的矛盾带到孩子中间去。

孩子间相互争吵怎么办?

1、 父母要耐心听,不要急于解决。发现孩子争吵时,只要不是那激烈,不会发生过头现象,不会造成伤害,父母就要耐心听他们为什么事争吵,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不要急于管,让他们争吵一会儿,他们把话说完了或是意见统一了,自然就不争吵了。

2、 先转移注意力,后冷静处理。当孩子争吵非常激烈,有打架的趋势时,父母可先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说:“××你的衣服怎么样了?”或父母拿件玩具说:“这玩具是谁的呀?”这样两方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过来看衣服或看玩具,顾不上争吵了。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大人再询问争吵的原因。

3、 听清原因,不要轻易评判。父母发现孩子间争吵,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开始就说“不要吵了”,“谁吵我就打谁”,或是用恫吓的方法吓唬孩子说:“你们都是坏孩子,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们送公安局去!”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为孩子争吵必定会有原因,或是谁拿谁的玩具,或是谁打了谁,或是谁不跟谁玩了等等。即使很小一个原因,孩子也会争吵起来,所以父母一定要问清原因,不能轻易评判。孩子间的争吵,反映着双方关系不协调。暂时有了障碍,只要父母采取调和的手法,说说双方的优点,鼓励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让他们互相说声“对不起”,孩子就和好了,父母不要非评个谁是谁非不可。

4、 父母不要急躁,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发生争吵,必然声音大,态度不好,父母看 ,千万要冷静听听他们争吵什么,手里拿什么东西,在不了解原因前不要横加指责,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简单、粗暴地处理,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5、 孩子争吵,父母要很进行引导。对孩子争吵如果引志不当,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为孩子心理和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争吵大多利用动作方式,难于展开语言争辩,所以父母要很好地加以引导。比如:“××是讲道理的”,“××说得对”“××听父母说的话”等等,以鼓励表现好的来诱导表现不好的,这样会立即奏效。

6、 孩子间相互争吵,父母要给以正确的评价。孩子争吵,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以谁会说,谁的力气大就说谁占理。这种不公正的评判,会使孩子是非不分,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以致影响孩子正确认识做人的标准。
 


日期: 2006 - 06 - 20   作者:   来源: 婴儿母亲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