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三字经》、《颜氏家训》……经典的中华传统故事、传承千年的行为道德标准,究竟该如何与互联网时代的幼儿教育相互融合?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05年国际华人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上,250多名国内外幼教医生们一致赞同要运用各种形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根植进幼儿的教育当中。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炳照教授在会上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有的孩子存在多面性,比如在学校里、老师面前表现很好,但是在家里就变成了‘小皇帝’;当家里来客人或是外出做客时,常常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言行。这表明孩子们在基本的待人接物上还有问题,行动规范还存在缺陷。这需要对目前幼儿的日常规范教育作一些改进。”
王炳照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幼儿伦理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而且其中许多内容都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在今天作为幼儿生活常规的经典教材。当然,作为教育医生和幼教工作者,还需要对传统文化中部分内容作一些甄别和完善,比如传统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如果今天再讲给孩子们听,就需要对立意有所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