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心理障碍还不仅仅是心理的问题。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代谢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一些躯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常见病,都与情绪不稳定、心情长期抑郁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失眠更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患者来说,情绪低落,灰心绝望的心理状态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王学义教授提醒,老年人及家属都应提高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发现老年人有言语、行为方面的异常,比如情绪长期低落、焦躁不安,反应迟钝,性格改变(如敏感易怒),经常失眠,或者经常头晕、头疼、胸闷、心慌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的,应考虑看看心理医生,向专业人士求助。老年人做做心理的“体检”也非常重要。许多老人很注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其实心理学检查也不能忽视,定期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的“体检”,有助于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疾患。
日常注重心理保健
老年人除了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检查外,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心理的保健,王学义教授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放宽心态
人到老年,心平气和最重要。一切不必过于斤斤计较,特别是在退休后,应看到晚年自有晚年的快乐,千万不要事事都拿来和壮年时对比,看到周围有人去世时,不要往自己身上联想,心胸宽广才能健康长寿。对后代也是如此,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的要适当放手。
·融入社会
与社会脱节会使人感到寂寞。退休后,老年人要想及时调整心态适应,进行“再社会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走出家门与“老伙伴”们聊聊天,或者进行一些愉悦身心的集体活动,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社会。这样可以减轻孤独感,放松心情,在活动中也可以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充满信心地生活。
·调养身体
身体的调养对心理保健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老年人学一些养生知识,饮食注重营养,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有病应及时治疗,但不要太把疾病放在心上,时时提心掉胆。有些心理问题可能是由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高血压、脑梗塞等,那么首先就应当积极治疗这些相关的疾病
·家人支持
王学义教授指出,对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子女不要只注意在物质上满足老人,老人的精神生活也应得到关注。多陪伴父母,和他们谈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适时地给予关心与安慰。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