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999120.net
如果患者有脚趾溃疡、坏疽,并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痛等症状,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糖尿病足,实际上烂脚趾还与另外两种疾病,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有关联,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痛足较之糖尿病足的疼痛更甚,堪称“十趾连心”,据国外统计数据,此病导致的截肢率高达30%;闭塞性动脉硬化引发痛足的病因,如年龄、血脂、高血压、肥胖等与糖尿病足有较多相似之处,很容易淆乱其真正的发病机理。这两种病的一大共性是都“偏爱”男性。昨日,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罗永佳接受采访时,详细分析了两病与糖尿病足的共性和特性,以及病症的早期发现和防护。
脉管炎成青壮年男性“专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是女性患者的9倍,致残率很高,属原发性疾病。TAO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倾向以下因素。
吸烟过敏:吸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占患病总数的88.7%~98.2%,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肢端皮温降低,毛细血管痉挛,血流缓慢,敏感者可使血流完全中断。
寒冷与潮湿:TAO多发生于寒冷地带,大多数患者对寒冷、潮湿极为敏感,在寒冷季节发病或者病情加重,所以寒湿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有受寒冻史者占22%~89.7%。寒冷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温度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机体对寒湿环境的耐受能力和反应程度。
性激素:TAO男、女发病率悬殊,几乎是青壮年男性的特有疾病,所以认为男性激素容易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而雌性激素对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营养不良: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TAO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因引起的发病率在降低。
损伤因素:机械损伤、关节和肌腱活动时挤压、牵拉动脉等,对血管有压迫损伤之害。
TAO所致疼痛让患者宁愿锯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与糖尿病足相同的症状,即足部和小腿发凉、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逐渐出现肢体营养障碍,严重时发生溃疡或坏疽,但此病与糖尿病相比,又有个性特征,表现在:
发病人群主要是20岁至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通常为单侧下肢;疼痛感剧烈;腿上出现红筋(静脉发炎所致);血脂正常等,其中年轻化和疼痛感是区别于糖尿病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显著特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足痛痛感排列于三种病之首,无论发病或者治疗期间,疼痛难忍,很多患者宁愿选择锯肢来解除疼痛。如果大腿骨动脉堵塞,则需要高位截肢。因此国外统计称,此病致残率高达30%。
TAO在临床上分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坏疽期,在足部出现冷、麻、痛、跛行等早期症状时,很容易被误认为风湿痛、血不荣筋,不被患者重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将TAO与风湿痛区分开,那就是抬高试验。患者平躺于床上,在腿下尽量垫物垫至高约60厘米时,如果发现腿上皮肤苍白;下垂双腿,皮肤特别红,则可判断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此时需要及时治疗。
动脉硬化脚趾痛“偏爱”男性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简称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痛足、烂脚趾的症状与糖尿病足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发的足病如出一辙。不过,ASO也有个性病症,即发病人群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根据我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达79.9%,70岁以上则为100%;病变会累及四肢,以下肢最多见,双侧肢体同时发病;血脂高,多伴随冠状动脉、肾动脉和脑动脉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属其他病的并发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另一个相似点,此病也甚为“偏爱”男性,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约为8比1。
ASO与糖尿病足虽然在年龄群体上难以分别,但糖尿病的痛足表现为可单侧可双侧,血糖肯定高,血脂可高可正常,并且肯定有糖尿病史,因为病足是糖尿病的继发病。此外,糖尿病足女性患者比例也高。
肥胖血脂高易致动脉硬化烂脚
医家们认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因素在患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年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老年人动脉发生退行性病变,内膜不断受到损害,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降低,抗凝物质减少,促凝物质增多,故容易发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性别:发病年龄女性比男性晚5至10年,这与雌性激素保护血管的作用有关。
男性总胆固醇在50岁至60岁时达到颠峰值,而女性颠峰值年龄为60岁至70岁,女性在绝经期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开始升高。
血脂:动脉粥样化的发生与食物中过多的饱和脂肪有关,所以膳食中动物脂肪多的国家和地区,动脉粥样硬化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发病率均高。
吸烟:吸烟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血管痉挛和内皮细胞损伤,尼古丁含量增加引致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高血压对动脉壁产生张力性机械性损伤,内膜生理屏障功能降低,动脉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约50%至70%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伴有高血压。
感染:学者们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致病因素。
六道“防线”抵御ASO
罗永佳强调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对患肢应高度防护,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1.保持卫生、防寒防冻。可用温水洗脚,洗后用软毛巾擦干,穿软暖合适鞋袜,防止手足受寒冻伤害。
2.防止微小的伤害。如防止鞋袜过紧摩擦伤、剪指甲时过度修剪造成损伤等。
3.保持皮肤润泽。当患肢出现营养障碍,如皮肤干燥、皲裂、脱屑时,应每日用温水泡患足30分钟,马上擦干,外涂甘油、护肤脂或者凡士林等。
4.皮肤淤斑的处理。应严格消毒,剪除坏死皮肤,引流出积液或积脓,用大黄油纱布或者玉红膏油纱布换药,若处理不当,易致溃疡、坏疽。
5.嵌甲的处理。当甲内出现积脓时,可剪去部分趾甲或者全部拔甲,使脓液彻底引流,以免感染扩展加重,引起趾骨骨髓炎。但应在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情况下拔甲,否则可以引起足趾坏疽。
6.足癣的处理。如并发足癣时,可用硝矾药开水冲后,浸洗患足,每日1次,洗后用治疗足癣的药膏外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