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美容 >> 美容养颜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接吻可美容减肥提高免疫力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从医学观点来看,接吻有益也有害,健康接吻可提高免疫力防治多种疾病,不仅能避免心室间隔缺损症的发作,缓解精神压力,净化牙齿,减少龋齿风险,还有助于减肥,一次接吻一分钟能消耗12千卡热量。

 
 

  接吻可防治多种疾病不是信口胡说,而是科学事实。接吻时分泌出的酶能够阻止糖皮质激素这种可导致精神紧张的激素的产生,当这种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血压升高,破坏胰岛素平衡,开始失眠。接吻时还能分泌神经肽物质,压制另外一种有害的精神紧张激素可的松。另外,接吻可促进有益的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机体活力,改善心理状态。

  德国柏林大学心理学家拉尔斯-哈根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每天早上接吻20秒能为全天的工作和生活创造稳定的浪漫情绪。长时间接吻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回归正常状态,降低心室间隔缺损症的发作风险。

  德国医生指出,人们的牙齿比指尖敏感上百倍,接吻能引发34处肌肉运动,其中包括嘴唇附近的12处和舌头上的17处肌肉,能够大大刺激“快乐激素”安多芬的分泌。接吻时皮肤会变得粉红,色泽更加鲜亮,由于血液突然外涌,嘴唇会凸起变红,从而增强性吸引力。激情拥吻能使脉搏增至每分钟150次,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保障大脑细胞供氧充足,使思维更加迅速、活跃,有益于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短期记忆力。唾液中含有大量细菌,其中80%的细菌是所有人共有的,有20%的细菌各不相同,接吻时随着他人口腔中的异己细菌的侵入,自身防护系统会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启动抗体生成程序,这会极大地促进免疫能力的提高,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因此每日出门上班时请一定要温柔地长时间地亲吻自己的爱人!

  美国芝加哥大学口腔科医生试验发现,激情接吻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天然“净化器”,接吻时两人会分泌大量唾液,清洗牙齿,其效果相当于嚼了一块口香糖,甚至更好。经常长时间接吻能极好地预防龋齿,因为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钙磷化合物和天然抗菌素,能够有效防止牙齿腐坏。

  研究发现,长时间接吻还有其他许多好处,不仅能减肥,还能美容。除了能阻止打嗝外,充满激情的热吻能促使所有面部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甚至磨平眼角的皱纹,而且一次激吻可消耗12千卡热量,减肥效果等同于跑了一公里或清洗室内地板。

  柏林心理学家还推荐了一个“健康接吻”模式。他们通过对各个年龄段100对夫妻的观察发现,最理想的接吻时间应当持续3分钟,同时互相凝视对方效果会更理想,心情会更好。

  当然,不当接吻也可能对健康有害。接吻时可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如突然打喷嚏、面红、哭泣、憋闷等,这可能是对方唾液中的活性成分导致自己过敏所致。接吻可能会传染许多疾病,各种病毒和细菌会从口而入,首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流感、疱疹、口腔炎症;其次是痢疾、甲肝、急性乙肝、结核等;同样还有可能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丙肝、艾滋病等,虽然这些病毒不会通过唾液传染,但是如果对方口腔中有微创伤口,接吻就会非常危险;别忘了还有被称为“接吻病”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是一种血液病毒类疾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影响造血系统。

日期: 2007 - 03 - 12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责编: 先锋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