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改变,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
冠心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突然发病、迅速恶化以及病死率高是该病的最大特点。冠心病急性发病很凶险,却并非不可救治。救治效果直接与从发病到接受有效治疗的时间有关。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汤楚中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及早接受救治非常重要。”
临床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小时内开通血管,每千人中可减少死亡80人;6小时内开通血管,每千人中可减少死亡30人;12小时内开通血管,每千人中可减少死亡10人。据汤楚中介绍,有效救治冠心病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急诊PTCA(心导管介入球囊扩张和支架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目的是使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避免或减少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
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科普知识的缺乏,冠心病的急诊救治在我国多数地方仍然沿袭旧模式:病人自己到医院的急诊室或普通门诊,排队挂号,就诊,经过系列检查后确诊。然后等候家属找钱,办理住院手续接送病人到病房,再次检查后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理想时,有条件的医院才考虑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一模式的弊病是将不同危险分层的病人同等对待,低危病人的治疗复杂化,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高危病人的治疗时机很可能延误。不采用快速的诊断措施、准确的危险分层评估方法和最充分的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可高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