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家庭医生 >> 用药指南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家庭常用咳嗽气喘的中西药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一.西药类
    
  1.麻黄素:收缩血管兴奋中枢,松弛支气管乎滑肌,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反应、鼻粘膜肿胀。有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者禁用。大剂量可致失眠。口服一天3次,每次25毫克。
    
  2.舒喘灵:主要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本药不得与心得安合用,长期用可产生耐药性。口服每天3次,每次2毫克。
    
  3.博利康尼:作用同舒喘灵,但作用时间较久,适应症也与舒喘灵一样。口服每天3次,每次2.5毫克。
    
  4.克喘素:扩张支气管作用较舒喘灵强许多,并能增强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不良反应:有少数口干、心悸、手抖。
    
  5.氨茶碱:主要用于平喘,亦可用于胆绞痛、心绞痛及心源性水肿。本药宜在饭后服用。口服一天3次,每次0.1一O.2克,极量每天l克,每次0.5克。
    
  6.喘定:可以平喘和利尿,有扩张血管和支气管、加强、心肌收缩及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支气管性和心脏性哮喘,也用于心源性水肿。注意:有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脏疾病者禁用。口服常用量一次100毫克,一日300毫克。
    
  7.倍氯松: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作用,能抑制支气管的炎症和水肿。用于支气管哮喘。本药为气雾剂,局部外用不会抑制人体皮质功能。但长期应用可致口咽霉菌感染。气雾吸入每次撤2下,张口吸入,一日3次。
    
  8.异丙阿托品:对支气管乎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效能优于异丙肾上腺素,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少数吸入后有口干。气雾吸入每天3?次,每次40一80毫克。
    
  9.咳必请:选择性抑制中枢,也可解除支气管痉挛,用于干咳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注意:青光眼患者慎用。口服:一日3次,每次25毫克。
    
  二.中药类
    
  (1)半夏露(麻黄、桔梗、半夏、陈皮、枇杷叶、紫菀、远志、枳壳、杏仁水、薄荷油、安息香酸钠、糖)适用于一般之感冒有咳嗽、咯痰不爽者;或用于急性气管炎经消炎药后,咳嗽咯痰不爽已近尾声时。每日服3次,每次服1-2匙。
    
  (2)伤风咳嗽吞剂(麻黄、半夏、黄苓、桔硬、前胡、陈皮、枳壳、茯苓、杏仁霜、苏叶油)适用于风寒感冒、怕冷头痛,且有咳嗽、多痰、气促者。每日服2次,每次服半包,嚼服或冲服均可。
    
  (3)宁嗽露(麻黄、生紫苑、百部、甘草、杏仁水)适用于感冒早期咳嗽气喘较剧,夜间咳喘影响睡眠者。每日服3次,每次服l匙。
    
  (4)气管炎糖浆(麻黄、生紫菀、百部、甘草、蒲公英)药物组成与宁嗽露近似,适应证同宁嗽露,也宜于慢性气管炎之有急性发作者。每日服3次,每次服2匙。
    
  (5)批把叶膏(枇杷叶、砂糖)适用于感冒咳嗽1周后,肺热干咳者,最好勿用于感冒咳嗽初起。每日服3次,每次服1匙。
    
  (6)橘红吞剂(麦冬、生石膏、瓜萎皮、生地、茯苓、桔梗、紫菀、半夏、苏子、甘草、款冬、橘红、杏仁霜、薄荷油)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促、咽喉甚干而痒者,最好勿用于感冒咳嗽初起时。每日服2次,每次服半包,嚼服或冲服均可。

 
 
日期: 2006 - 04 - 17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