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的健康防病知识越来越丰富,许多人患了小病都是自己服药治疗,因此很多家庭都备有药箱。每个家庭的药箱因家人健康状况不同,存放药品也有所差异。但是应当注意,季节不同,疾病的病种和发病率会有明显差别,所以应该及时加以清理。
及时整理药箱,减少反复查找
进入冬季,气温逐渐降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应激性反应,如血管壁收缩、皮肤紧绷、毛孔闭合等。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感冒、哮喘、关节炎、寒性胃痛、心脏病发作等呼吸、循环或消化系统疾病。
感冒在短时间内可以反复发病,如果身体免疫调节能力低下的话,需要反复服药。其他如哮喘、关节病变、胃部病变都是迁延性疾病,如果长期处在寒冷条件下,症状难以缓解,需要细心护理加上反复服药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因此,冬季是药物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季节。
经过夏、秋季后,一般家庭药箱里都积攒了较多治疗过敏、腹泻、肠炎、痢疾的药品,此时应该将这些药品另行储藏,以减少每次服药时找药的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发作时服用强心药物越迅速,脑细胞受到的损伤就越小,所以及时整理药箱,将急救药品放在特殊的位置显得尤其重要。
分类整理,避免错误用药
疾病具有不同的证型,药物也有许多的种类,普通家庭在购买和使用药物时就需要加以鉴别和咨询,还应当对药箱里的药物进行分类。
1.相同疾病的不同用药。感冒咳嗽药是冬季家庭应用量最大的药品。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秋燥等多种类型,冬季以风寒感冒多发。西药多含有脱敏、解热、止痛的成分,有时能够多种感冒通用。但中成药却有明确的适应范围,用错就起不到治疗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是查看药盒侧面的说明书。咳嗽分外感、内伤,不同症状有多种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盒面的详细描述。
2.相似药名的不同适应症。中成药的药品名称各有特点,一般不易混淆。即使误服配方组成相似但治疗范围不同的药物,也不会产生严重副作用。西药以化学成分或译音来命名,看起来差不多,治疗作用却千差万别。如果用错,会有生命危险。
3.区分中、西药成分。西药控制急症方面有优势,但不能长期服用,服用药量也很严格。对于脏腑器官发育还没有成熟的婴幼儿,最好使用婴幼儿专用的中成药。一些退烧药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并能导致黄疸、肝肾损害。
针对常见多发病症,合理配备药品
针对冬季疾病的发病特点,每个家庭要配备以下几类基础药品:感冒药、胃病用药、止咳化痰药、消炎镇痛药、外用药物。
以上几类基础药品,可以选择购买,另外还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搭配一些必备常用药品。在购药前一定要向药师咨询所买药品的使用禁忌和使用方法,回到家后认真阅读说明书,正确服用。另外,家庭备药量不宜过多,一般够三五日剂量即可,以免备量过多造成失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