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市民自我保健意识、自主用药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养成了储备一些药物的习惯。记者近日对海口50个家庭抽样调查显示,86%的家庭有备用药,38%的家庭设有自备药箱,62%的居民家有部分已经过期的药,70%的人对自备药箱里的过期药物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医生认为,定期清理家庭药箱是安全用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九成备用药是吃剩下的
记者对海口50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80%以上的家庭备用药品为医院开的没有用完的药。15%的备用药为慢性病人每天要用的药物。只有5%是从药店买的一些常备药。据被调查者介绍,大多数家庭之所以备有药箱,一方面是很多医生好开“大处方”,常常是病已好药没用完,剩下的药医院又不回收,自己花钱买的药舍不得扔掉,就带回家放在药箱里,日久就囤积起来了;另一方面,诊费、药价太高,医疗服务不方便,使得广大市民不得不依据常识给自己“瞧病”:感冒吃快克,喉疼吃消炎片……然后自己到药店买回来服用,这客观上也让不少药物流进了家庭药箱。
过期药变质药成隐患
在对家庭小药箱进行调查时,记者发现,有70%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家庭药箱的习惯,90%以上的家庭不注意家庭备用药品的储备条件。造成家庭小药箱一天天“膨胀”,过期药也日渐增多,调查显示,62%的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过期药,家庭的药品管理存在很大隐患。
很多患者到医院就诊就是因为误食小药箱中的药品引起的,较为常见的是服用了过期、变质的药品,或者服用的剂量不当,从而引起不良反应。
调查中,有4个家庭曾发生过吃了家里的过期药发生不良反应。接受调查的李先生说,有一次他感冒发烧,从自家药箱中拿出一盒感冒药服下,谁知睡到半夜感觉肚子疼,并且呕吐不止,第二天被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症状是由于服用了过期药品引起的,他回家后发现那盒感冒药已经过期一年多了。记者从省人民医院了解到,医院每年都会接到20多例因服用过期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
医生提醒,不同药物的保质期不同,超过保质期的药物不但失去原有的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即使没有过期,因受潮、受热易变质的药物也不能使用,家庭药箱必须定期清理!
过期药随意扔易造成污染
一些市民对如何处理过期药品感到为难。当记者问“如果发现家里有过期药、发霉的药您怎么处理”时,96%的家庭回答:随意扔掉。
据了解,目前我省还没有专门的家庭过期药和变质药回收点。因此,一些不法药贩为了牟取暴利,上门回收过期药品,然后将这些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进行二次加工或者改换一下包装再以低价销售到市场。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处的黎运达副处长说,家中的过期药品不能随意乱扔,否则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更不能将过期药品卖给回收药品的“药贩子”。
医生:备用药应定期清理
黎运达副处长告诉记者,目前,省外一些药监部门对家庭药箱开始展开定期清理活动,尤其是上海做得比较成熟,我省至今没有开展过一次这样的活动,今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处已经考虑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
黎副处长说,从用药的安全来讲,他们不主张家庭储备药品。如果家里有了自备药,就必须定期清理,比如经常注意查看有效期或对药品进行外观检查。另外家庭存的药品不宜过多。药箱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防止小孩动用,还要定期清理更换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