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医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79-1964 
新浪健康导医网地区分站: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兰州 - 太原 - 合肥 - 阜阳 - 淮北 | 东亚医讯公司诚招地方代理 >>
首页 >> 急救常识 >> 中毒急救 >> 正文 医搜:找医院找医生找问答
 

罂粟中毒急救

例如:


没有那个也会怀孕吗?? 关爱男性健康-男科专病导医
妈咪宝贝网--孕妇幼儿健康,东亚医讯为您全程管理

 
 
ONT face=Verdana>  中毒症状:

  吗啡类中毒的三大特点为昏睡、瞳孔缩小及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中毒初期兴奋不安、头晕头痛、谵妄、恶心呕吐、继则乏力、昏睡或昏迷,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大,伴有紫绀,体温和血压下降,脉搏由快变慢而弱,尿急,排尿困难,出汗,胆绞痛。因毒性作用主要在中枢,昏迷时,脊髓反射依然存在或增高,继而消失。最终一般死于呼吸衰竭(死前瞳孔散大)。

  吗啡、阿片慢性中毒(即阿片或吗啡瘾癖)表现食欲不振、便秘、早衰、阳萎、消瘦、贫血等。

  解救方法:

  1.先取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1:5000过锰酸钾溶液或5%碳酸氢钠液洗胃,内服硫酸钠导泻,或给通用解毒剂。

  2.用呼吸兴奋药,如山梗菜碱、可拉明、苯丙胺、安钠咖等。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二氧化碳的氧气,作人工呼吸、保暖,给浓茶或咖啡,勿使病人入睡。

  3.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促使吗啡解毒或静脉滴入10%葡萄糖溶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必要时输入血浆。

  4.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禁用盐酸阿朴吗啡催吐,这是因为:阿朴吗啡为吗啡除去一分子水而得,能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为催吐药,但也能抑制呼吸中枢,吗啡中毒后如再用本品,则加深抑制,故不宜使用。可用丙烯吗啡或丙烯左吗喃对抗其毒性。因丙烯吗啡与吗啡的结构近似,能与吗啡争夺受体(称吗啡或阿片受体),并进行脱烃作用,故临床上用于吗啡类及合成镇痛药的急性中毒(杜冷丁、安奴痛等)。丙烯吗啡的成人用量为5~10mg,静脉注射,10~15分钟后肺换气量仍未增加时,可重复用药1次,直至呼吸增强为止,但总量不超过40mg。严重中毒时,每次剂量可酌增加。小儿0.1mg/次/kg,新生儿0.1~0.4mg/次。丙烯左吗喃成人1~2mg,肌肉注射。紧急时,也可作静脉注射,剂量相同。小儿0.02mg/次kg,新生儿0.05~0.1mg/次。

  5.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6.不可应用印防已毒素和士的宁,以免和吗啡的脊髓兴奋作用相加而导致惊厥。

  7.必要时导尿和采取其他对症治疗。

  8.甘草30g,防风15g,水煎,分2次早晚服。

  9.半边莲9g,万年青6g,水煎早晚各服1次。

  10.人参9g(先煎),五味子6g,麦冬12g,水煎服。或肌肉、静脉注射生脉针2~4ml,用于心力衰竭、低血压,呼吸麻痹,心源性休克。

  预防:

  1.阿片、吗啡类药品均应按麻醉药品管理规定保管使用,使用单位应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加锁,专用处方(或专用图章),专用账本,专册登记,建立麻醉药编号等等。

  2.除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适应证外,还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时间,防止形成瘾癖。一般病人用量不得超过2天,晚期癌肿病人用药必须按处方内容逐一登记,并将病人住址及病症作简要记录。

  3.合成镇痛药如杜冷丁等管理方法同上。

  4.宣传罂粟毒性,防止误食和滥用。

  5.本类药品不宜用于初起痢疾或咳嗽者,宜用于久咳、久泻,久痢者。

日期: 2006 - 04 - 17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特别推荐   相关资讯  
苗振江用中医药治疗颅内肿块
孕妇羊水过多怎么办?
治愈高血压---石破天惊
妇科、男科病请到北京天桥医院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彻底根治!
妇科医生刘颖教授专治子宫肌瘤
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国际突破!
★糖尿病患者——请留意!!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疾病专题
妇科产科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
耳鼻喉科疾病
口腔疾病
眼科疾病
泌尿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
肛肠疾病
肝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疾病
传染病
亚健康
儿科疾病
中医
妈咪宝贝
胸外科
皮肤科
情侣双双瘦身操
星爷的新宠—徐娇
性感车模 视觉诱惑
运动在跳跃中性感
6招教你打造完美肌肤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渠道发展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4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