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救组织管理机构
急救组织管理机构上至国家,下至县城乡镇,它是制定国家、城市、地区、乡镇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的指导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急救医疗事业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的机构。当发生重大灾伤事故时对急救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必要时进行全局性指挥。这种组织管理机构可设:①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协调组织;②由与急救有关的政府行政部门(例如卫生、公安、交通、医药、信息产业、教育等)联合组成的各级急救医疗顾问委员会;③各级急救医疗通讯指挥系统及其权力机构(通常设在卫生行政部门内);④各级急救医学学术团体(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红十字会相关团体);⑤急救立法及资格评审组织;⑥急诊医学宣传教育和培训机构;⑦急救计划和工作评估组织。
急救组织管理机构对于重大事故或灾害的急救组织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在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协作配合。现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都建立了急救组织领导小组,以应付包括空难在内的重大伤亡事故的急救工作。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发生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怀灾难造成的伤亡和疫情问题,李岚清副总理亲自主持卫生部等领导部门布置工作就是最显明的例证。
二、急救医疗总体规划
所谓急救医疗总体规划是指在急救组织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全面领导急救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计划。总体规划内容应包括:①急救医疗单位及其资源,这是急救医疗工作的物质准备,可以利用参与急救的医疗单位有哪些?现状如何?急救能力又如何?要有一个背景分析和规划;②急救人员、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的装备标准,急诊医疗机构设置形式(急救中心,急诊科或急诊室);③对医院急诊能力的评鉴和分级,安排专科急诊的设置意见和发展规划;④建立社会急救通讯网络,网络要力求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救灾计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等。总体规划涉及到目标、资源、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以及财政预算拨款,其目的在于提高抗重大事故发生的急救能力,以防患于未然。
三、院前急救
又称院外急救,它已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它反映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公民的品格水准,反映公民对疾病的自我急救和急助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它是现代社会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标志。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医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这一阶段要求实现社会化;二是医院急救,即决定性救治,这一阶段要求达到专业化;三是救治缓解后的康复治疗(rehabilitation treatment),这一阶段要求达到家庭化。在这三个阶段中,院前急救是时间最短,但是决定危重病人抢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急救人员的含义是很广的,除在场医务人员之外,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救护车、出租车驾驶员,消防特警人员以及所有在场的人们(first responder),其目的是救命,是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减轻痛苦,因此掌握基本的生命急救技术是向全民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急救用运输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包括救护车、救护艇和救护直升飞机等交通工具。
四、急救通迅系统
确切地说应是急救网络中枢,它是急救工作的联络、协调、指挥、调度、传达、应召,使医院急救和院前急救工作的环节能得到紧密结合,反应迅速,安排合理,运行无阻,使现场病人被准确无误地运送到医院,也保证医院在危重病人未到达医院前就作出充分准备,以节省各种准备时间,较快投入抢救。当发生重大灾伤事故时,急救通讯系统又可发挥政府的医疗急救指挥联络系统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建立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并授予相应的职权和功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急救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对凡涉及到急救工作的有关人员,例如警察、消防人员、驾驶员等进行急救培训(包括生命急救技术,例如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能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普及急救技术的教育,包括印发资料手册,举办急救讲座等教育方式。许多国家还将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作为领取汽车驾驶执照时重要的依据。
六、区域急救体系
实行区域急救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伤病人能就近获得迅速有效的救治,避免长途运送而耽误时机,也避免急诊病人过分集中在少数医院而造成该院急诊病人多而耽误抢救时机,因此,实行区域急救可扩大急救医疗系统的覆盖面,一旦得到急救呼叫可迅速作出反应,迅速奔赴现场。例如,美国以地域划分304个急救医疗区域体系,每个区域体系再划分若干个分区或急救站;仅纽约市就设立100个急救站,又如法国也以地域
划分101个急救体系,他们称之为急救医疗救援中心(Serviced Aid Medical Urgence,SAMU),每个SAMU又设立若干个急救流动中心(Service Mobiled Urgence et de Réanimation,SMUR)以执行SAMU下达的急救任务。采用区域急救体系的方式可使绝大部分急诊病人在基层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对少数必须转院者才转运到专科中心或大医院,从而明显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七、院内急救
就是充分发挥各级医院急诊科(室)的作用。在这方面现在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急诊科设置的标准化,包括人员、建筑、设备的配备标准;二是重视对医院急诊能力的分级,分级主要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装备标准和急诊工作质量,在美国将医院急诊能力分成四级,明确规定什么类型的急诊应由具备相应类型急诊处理能力的合格的医院来救治。日本将医院的急诊能力分为三级;三是重视急救中心的建设;四是急诊科设立监护病房或监护病床,以有利于多脏器衰竭病人和复合伤病人的有效救治。
八、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
从事急救医学科研是不断提高急救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不仅包括抢救方法、操作规程,还包括急救药物、器械的研制和改进,包括急救管理模式的研讨等。信息网络的发展给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