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又画上了句号,完成了期末考试的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轻松又自在地扑向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长长假期,这个假期是他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体魄、实践锻炼、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高发期,几乎每个暑假都有溺水、烫伤、交通事故等伤害中小学生的惨剧发生。作为家长,该如何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文明、健康、愉快的假期呢?
综合几名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游泳监护
案例:本月初,义乌北苑一个新建公园长达200余米的凹槽式弧型池塘,夺走了三名学龄儿童的生命。
游泳是最常见的解暑方式,暑期特别易于发生溺水死亡事件。有调查显示,63%的5~14岁儿童溺水事件发生在水塘等自然水域。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游泳技能培养外,还要注意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儿童最好在家长的带领下,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游泳,远离河道、水库、湖塘等不安全水域。另外,教会孩子在游泳中的自救技能,也很重要。
谨防外伤侵害
案例1:去年,市区一儿童在李渔大桥上被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别克”轿车撞倒在地,伤势非常严重。
案例2:一对在东阳打工的农民工夫妻外出干活,将年幼的儿子独自一人放在家中,去年7月20日下午,其儿子在家中将临时插座拿来玩时触电身亡。
每年进入暑期,市区几家医院各种外伤急诊的病人一般会比平日增加4~5倍,主要集中在摔伤缝合、骨折、烫伤等方面,孩子在其中占的比例不低。因此,暑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定要加强。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常识教育。要求孩子在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培养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孩子搭乘车、船、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的安全保护能力,严禁孩子爬高、趴窗,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应预防吞服异物,留意玩具上松动的小零件;家中的刀剪、玻璃器皿应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清洁剂、杀虫剂应放入上锁的抽屉;不要成群结队在街上骑车撒欢。
天热,烫伤事故也较为多见,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随便玩火柴、打火机,以免造成火灾;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到火炉、炉灶、开水等;端热食热汤时,别让孩子在身边,以免不小心烫着;要将热水瓶、饮水机置于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用电烧煮的锅,不要让电线悬空,以免孩子绊倒,带拉下热锅,烫伤孩子。
家长不要随便让孩子乱动电线和插头、插座;发现家里的电线、插头等有问题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教孩子远离大风刮倒、刮断的高压线(10米远);禁止在潮湿的地板上修电器,并让孩子在旁边观看;修电器过程中,看见火花应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注意饮食卫生
案例:6月初,市区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面临中考的中学生,这名学生疑食用了不洁水果引发较为严重的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名学生中考的正常发挥。
暑期,肠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家长们工作都较为繁忙,暑假期间不少家长会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用钱,早、中饭由孩子自行料理,或者为孩子购买一些方便食品,放在冰箱中供孩子食用。而不少孩子往往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不彻底、冰箱内存放的水果等食用前没有清洗干净,有的孩子喜欢到街头随便买点东西吃,根本不会关注街头摊点的食物是否卫生,从而造成肠道感染。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