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T face=Verdan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运动可以带来健康,但不合理的运动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科学健身方法的普及是获得最佳而持久的锻炼效果,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科学健身需开处方
科学的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在科学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所谓运动处方其概念可以概括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的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者个人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因而,运动处方可分为健身性运动处方和康复性运动处方。健身性运动处方主要用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希望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以及基本健康的中老年人,其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健身防病,增强体质,防止过早衰老。康复性运动处方主要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等的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指导下适宜的运动强度是科学健身的重要保证。科学研究显示,低强度的运动具有防病健身的作用,长期坚持低强度运动的中老年人比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减少。因而,对中老年人而言,体虚多病者,一般采取低强度的运动,逐渐根据健身效果,过渡到中等强度的运动。身体健康者可以直接从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健身运动的开始阶段禁止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即使是年轻人也不主张采取高强度的剧烈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定期进行体质、心肺功能检测,在此基础上重新修改和调整运动处方,也可增加运动强度,使处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氧”“无氧”效果不同
运动形式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能量也就是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的低中强度运动称为有氧代谢运动,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并可消耗体内脂肪,还能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常见的项目有:散步、水中走步、快步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由无氧代谢提供能量的高强度、超强度运动则称为无氧代谢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由于速度过快和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未经氧气分解提供能量,因而,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对人体影响较大,不宜用做健身保健。因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本人年龄、特点及自己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逐渐加大并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说运动应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对体弱老人刚开始参加锻炼时每周至少运动3次,但每次运动时间不要超过20分。每一次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来计算,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进行锻炼的方法。个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可用220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也有人建议女子用210减年龄来估算)。例如某人60岁,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220-60)×(70%-85%)=112-136(次/分)的范围内,这被称为有氧锻炼的适宜负荷量。
时间选择大有讲究
运动时间的选择,也应注意科学性。如清晨人体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早晨6-12时,因此,运动应选择下午或晚上较好,如果清晨健身,运动量要尽量小一些。糖尿病患者空腹时应禁止运动,提倡餐后2小时运动等,不同的个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锻炼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时间。
此外,健身运动必须做到每次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每次锻炼后的结束活动。准备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强度比较小,其目的是充分活动各个关节、肌肉和韧带,也使心血管系统得到准备。结束活动又称为整理,目的在于使高度活跃的心血管系统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一般采用小强度放松性运动。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意外最常见的原因。并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穿戴要宽松、舒适、透气。根据个人能力,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但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总之,运动健身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就必须要在科学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并遵循运动健身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