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长在孩子刚刚会说话就教唱儿歌、背诗等,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其实,这还不算早,在孩子处于婴儿期,只知道吃和睡时就应该进行智力开发了。 日本医学博士高桥悦二郎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正规的早期教育,应始于母婴间的四种交流。 触觉交流: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常见的是为婴儿授乳。因为,授乳不单是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为婴儿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婴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大脑中会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个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授乳时,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当然,除授乳时间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会得到婴儿甜蜜的微笑,从而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喂奶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日本学者高桥悦二郎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那种不停地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求,并能从各种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人看母亲与婴儿间毫无意义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脚,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呀呀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音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语言不清,表情不活泼。 由此可见,年轻妈妈和婴儿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由于快节奏生活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她认识这个充满爱的新鲜世界。 |
日期:
2006
-
05
-
19
作者:
>
来源:
>
责编:
|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